一、企業基本情況
浙江暢宇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隸屬浙江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管轄。總部在杭州蕭山區辦公,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性質為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投資方由五名個人股東組成,股東均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
公司主營業務包括貨運、貨代、貨運站場經營、倉儲經營以及其他法定允許經營項目。一直為電器、食品類大中型企業提供運輸、倉儲、保管、裝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物流咨詢等一體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工作,在華東、華中、華南、華北地區有一定影響力,在杭州、嘉興、寧波、溫州、南昌、贛州、武漢、無錫、蘇州、鎮江、揚州、合肥、蕪湖、天津、佛山、珠海、中山、重慶、成都等地建立多個網點或辦事處。核心員工100余人,70%以上具有大專以上學歷。
2014~2016年,公司連續三年主營業務超2億元。自有貨車1輛,輕資產運作,幾乎全部使用社會車輛,不加重股東投入成本。無自有倉庫,無自有停車場,不多侵占社會管理資源。依靠不斷提升管理能力、加強資源整合、提高信息化水平、保證服務質量、完善網點布局,走集約化發展路線。
二、應用案例產生背景
物流行業是一個傳統行業,現代物流業需要采用現代信息技術運營和管理,滿足龐大的貨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快節奏、高效率的管理要求。我司自2006年起啟用物流管理系統,該系統涵蓋運輸管理、倉儲管理、車輛管理、回單管理、物流損失管理、客戶管理、人員管理、應收應付、資金管理、客戶服務等全方位管理功能。在其支持下,我司業務量、輻射面、網點、人員、榮譽等增長如圖:
前系統使用多年,促成了公司2006~2013年迅猛發展。2014年我司業務量達2.4億元,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前系統在一些方面不能距離發展需求有一定差距,集中表現如:
(一)理念上。前系統基于理順總部對各地業務管理,提倡以業務流程為中心,重心在內部管理。新系統立足公司無車承運性質,倡導以資源為中心,重心移向對外部資源的采購、整合、運用與效率。
(二)思想上。前系統運行多年,管理理念固化,以至思想保守,不思進取。新系統提倡管理創新,挖掘發展活力。
(三)資源上。多年沉淀下的資源慢慢固化,渠道狹隘,成本上漲,滋生腐敗。出現業務量增加但利潤下滑,自我感覺良好但客戶滿意度下降,里外一團和氣但成本居高不下。我司作為無車承運物流企業,利潤取決于對外部資源整合。
(四)客戶上。客戶體驗要求不斷更新,前系統不能滿足客戶增長的體驗需要。
(五)前系統內存承載量有限,系統反應速度慢。
目前企業所處的時代背景與行業的競爭環境在不斷的改變,靠企業已有資源不可能有效地參與市場競爭,必須把經營過程中的有關各方如供應商、客戶等納入一個緊密的供應鏈中,優勝劣汰,持續更新,才能有效地安排企業的產、供、銷活動,滿足企業利用一切市場資源快速高效地進行生產經營的需求,以進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企業必須在全新的市場環境中迅速變革和創新,提高自身的竟爭力,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向管理要效益,經營管理信息化與數字化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2014年8月起,我司在原業務系統基礎上,研發獨立完整的cy56物流管理系統系統,且業務系統和新管理系統實現數據集成對接。
(一)改良前系統對業務流程管理核心模塊,尊重我司行業性質和主營業務
如:訂單管理
回單管理
結算管理調度管理
損失管理
結算管理
報表查詢
(二)突出無車承運企業實際
1、改良客戶體驗。客戶操作簡單易行。給客戶開放其關心的數據窗口,滿足客戶及時查詢需求。
2、重視資源整合。以資源采購為中心,倡導資源的持續更新。
3、調度模塊報價機制。主動篩選供應商,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支出。
4、加強節點監控。對關鍵節點的梳理,以時間,頻率等數據量化執行要求。如跟蹤管理節點包括車到時間、出倉時間、卸貨時間等。
5、強化監測。突出物流損失管控,量化風險管控的時間、進度和要求。
三、信息化進程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我司信息化建設,自上而下進行,有堅定的組織保障。同時,在氛圍、員工使用基礎以及技術開發能力的優勢,保證了信息化建設按時有效遞進。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集中在:
(一)短期資源供給不足。管理思路和模式調整,我司有計劃地淘汰一部分不適合營運需要的外部資源。少數車源不接受新的管理模式的調整,主動流失。
(二)資金壓力。開發需要投入資金。老合同車的合作關系解除需要結清余款。
(三)新老系統集成,數據對接的不完整。
(四)人員的操作培訓花費較多時間精力。
為此,我司專門成立采購部,出臺配套獎勵政策。包括:
(一)派采購員駐各省會城市,定點采購車源,很快,源源不斷的新合同車紛至沓來,緩解了出貨壓力。
(二)通過增資和擴展股東,與客戶協商提前對賬結算回籠應收款等方式,引入資金,解決資金壓力。
(三)信息部門增加開發實施力量,測試階段多次召開需求對接會,及時解決問題,并適時展開應用操作培訓。
四、效益分析與評估
(一)信息化實施前后的效益指標從三方面分析;
首先,根據2016年對營運成本進行有效監管與跟蹤數據看,使用新系統,通過對外部資源的運作,降低了運營成本。車輛直接運費成本支出減少4個百分點以上(以3月佛山運電器到南京為例,170方2014年調車運費11800元,2015年11067元,2016年運費支出10553元)。支付給信息部的傭金支付較上年減少近80萬,相較內部員工異地采購差旅費用50萬支出,有力地創造了企業經濟效益。
第二,改善企業內部管理。從2016年客戶考核數據看,我司在多個客戶出貨率考核中拔得頭籌,多次獲得客戶獎勵和其他配套激勵政策,構成公司純利潤。(以美的廚衛順德基地運輸激勵為例,1月23日出貨及時,獎勵40元。等等)
第三,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成本下降,管理費用較上年降低2%左右。作為一個整合企業內外資源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不僅能夠實時動態提供整個企業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的信息,而且其集成的各種現代化管理工具,極大幫助管理者進行決策支持。
(二)信息化實施對企業業務流程改造與競爭模式的影響;
資源整合能力提升。對資源的運作實現篩選-整合-使用-考核-淘汰循環,讓組織保持足夠的競爭力和發展力。組織的核心能力從業務管理向資源運作管理傾斜。通過對資源的管理,打破固化模式和小團體利益,實現成本控制,車源的淡旺季調節和價格穩定。通過資源運作能力提升,達到發展中居主導優勢。
(三)信息化實施對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作用。
成本控制預警能力。通過關聯關系,搭建必然聯系。比如物流損失與結算余款的相關關聯;延遲卸貨天數與補貼關聯;不誠信與黑名單關聯,預付與余款的比例設定與支付行為關聯;物流損失與收入比例考核關聯,月度成本比例設定與結果達成關聯等等。一旦不滿足足夠的關聯條件,管控給予預警提醒,同時結果反饋至業務系統。
五、系統的推廣意義
我司的信息系統基于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充分了解,非常實用,適合推向同行同類企業。主要功能有運單管理、調度派車管理、貨物跟蹤、財務結算、客戶對帳、資金下拔、財務審批、車輛管理、回單管理、運費支付等。系統采用B/S架構,無需安裝,促進物流企業內部管理。
中小型物流企業使用該系統,投入成本不大,能協助梳理流程,規范管理,短期即能從管理收益上收回成本。
規模稍大型企業優化管理上會有較大收益,尤其業務分段式管理。在運輸業務上,系統從錄單、派車,運費支付、回單接收、客戶結算等,采用按崗位進行分段式管理,對物流各個環節形成環路。對所有協議車輛證件通過高拍儀等硬件設備進行附件上傳。并對協議車輛進行每天三次定位。能夠提高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減少物流損失。
所有為公司提供承運服務的車輛,通過LBS手機進行定位。改良客戶體驗。公司擁有自己的WEB服務器,并有專人進行管理。數據在每天凌晨3點進行自動備份,并設有專門訪問端口。目前上游企業可通過微信二維碼,對所托運貨物進行在途跟蹤查詢。下游承運商(專線公司、分包商),可接收暢宇物流的分包訂單,派完車以后再提交到系統審核,完成系統的下游對接。財務在對運費支付完成后,分包商也可進行查詢財務狀況。有益于客戶穩定,推進業務持續發展。
六、系統下一步的改進方案、設想,以及對物流信息化的建議等。
我司下階段會實施互聯改造,與平臺型網站集成信息。即物流企業將訂單數據上傳到平臺型網站,司機通過手機APP進行查看物流公司發貨情況,司機對有意向貨物通過電話進行溝通,確認后在手機上完成叫車動作。在定好車以后,物流公司將承運協議上傳到ERP系統,以便快速查找協議,防止丟失;同時通過LBS定位,也可查看司機的運行軌跡,實時跟蹤貨物情況。物流公司在ERP系統上進行運費支付,直接對接銀行接口,劃帳給司機。在收到回單以后,公司又通過高拍儀,將回單上傳到ERP系統,并轉發至平臺。至此,整個業務流程,從叫車、訂車、發運、跟蹤、支付、及訂單數據上傳等,都可透明化查看。
我司會配合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管理中心,落實無車承運人道路運輸電子單證系統接入工作。根據中心工作部署,對我司業務管理系統進行改造,實現與國家物流信息平臺托運單信息、車輛調度信息、運輸回單、貨物在途狀態信息的適時數據交換。
最新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