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企業案例 > 正文

快遞巨頭爭相布局綠色物流,聯合共建模式或成落地契機

發布時間:2017-12-04 10:38:32 中國經營網

業內人士認為,綠色物流目前處于摸索中,尚沒有成型。但快遞行業已經意識到對紙箱、包裝件等進行精細化回收管理的價值,行業向綠色、智慧化方向發展是大勢所趨。

“綠色物流是必然趨勢,物流環保之路沒有終點。”11月28日,菜鳥網絡與圓通速遞、中通快遞、申通快遞、韻達速遞、百世快遞和天天快遞等6家主要快遞公司發出聯合倡議,希望物流行業全面投入綠色物流行動當中,通過新型材料研發和替換、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等方式,讓綠色成為物流最美的風景線。
 
據了解,我國快遞業包裝總量龐大、種類繁多、增長迅速,包裝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為提高快遞業包裝領域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包裝耗用量,減少環境污染,11月初,國家郵政局、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等十大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進一步推進快遞包裝的綠色環保化。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綠色物流本身就是一項具有社會屬性的系統性工程。政府、企業、消費者構成聯合共建模式,才能實現多方聯動,從而助推綠色物流落地。”
 
爭相入局
“未來的快遞業,‘快’保證不輸,‘綠’才能贏。”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日前也再次呼吁,希望物流行業的所有參與者,關注、支持綠色包裝,發展綠色物流。
 
這并非菜鳥網絡與上述6家快遞公司首次聯合涉足綠色物流領域。今年3月17日,由菜鳥網絡、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發起,上述6家快遞公司共同出資的菜鳥綠色聯盟公益基金在北京成立。該公益基金專注于解決日趨嚴重的物流業污染問題,推動快遞包裝創新改良,促進快遞車輛使用清潔能源,引導運用大數據技術減少資源浪費,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
 
據了解,在剛剛過去的2017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菜鳥與通達系企業也開展了綠色升級措施:在全國10座重點城市加大了“回箱計劃”,覆蓋近200個菜鳥驛站;與廈門市政府共建“綠城”,“雙11”期間從廈門發出近200萬個使用環保包材的綠色包裹;聯合天貓平臺的品牌商家,在全球推出了20座“綠倉”,這些倉庫“雙11”期間發出約350萬個綠色包裹。
 
作為活動參與者之一的韻達速遞方面向記者介紹道,“公司通過在全網分撥中心和網點使用集包袋多次循環使用的環保袋,集無毒、無害、耐沖擊和撕裂等功能于一身的可降解全生物降解快遞袋,可循環利用標識等讓快遞更‘綠色’。”
 
此外,圓通速遞也有類似探索,包括全網推廣使用電子面單、編織袋循環利用,探索綠色包裝等。
 
圓通速遞方面向記者表示:“據統計,2015年圓通速遞減少消耗21.4億快遞運單、1.52億條編織袋。僅在末端投遞環節,公司借助使用電動三輪車,圓通減少了碳排放量達40萬噸。”
 
除了通達系對于“綠色物流”報以極大的熱忱度以外,專注自建物流體系的京東同樣唯恐錯過行業升級的契機。
 
據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物流配送部負責人王輝介紹,京東已在包裝耗材、新能源設施、綠色終端和綠色公益等方面形成了科技化、專業化和規模化的效應。預計到2020年,僅供應鏈中一次性包裝紙箱將減少100億個使用量。
 
蘇寧物流也在2017年4月份推出了共享快遞盒行動以替代常用的瓦楞紙箱。順豐則研發了免膠紙箱、二次利用文件封和EPP循環保溫箱等環保包裝。
 
“希望全行業持續加大免膠帶紙箱、全降解快遞袋、綠色新能源車等新型環保包材和配送車輛的研發與替換;持續加大快遞紙箱回收和循環使用,培育消費者綠色收件的習慣。”菜鳥網絡聯合上述6家主要快遞公司在倡議中表示。
 
落地有賴三方共建
早在2015年10月底,作為全面指導快遞行業發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就將建立“綠色節能的快遞服務體系”列入了發展目標。
 
不過,綠色物流指標缺失、回收循環動力不足和環保意識欠缺,正成為阻礙綠色物流推進的三大瓶頸。
 
在全民購物狂歡的“雙11”來臨之前,國家郵政局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將快遞包裝的綠色環保化總體目標進行了再度細化:諸如到2020年,可降解的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將提高到50%、主要快遞品牌協議客戶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90%以上,平均每件快遞包裝耗材減少10%以上等。
 
而近日尚在征求意見反饋的《綠色物流指標構成與核算方法》則涵蓋了資源指標、運作指標和環境指標三個大的方面,覆蓋了物流設施、物流設備、物流包裝、物流管理、環境污染等十余個方面,并給出了具體的指標計算方式。而用于指導完善物流包裝的《快遞封裝用品》等系列國家標準也在陸續出臺中。
 
據了解,國家郵政局已經選取了北京等8個省市和5家企業開展快遞綠色包裝應用試點,商務部也選擇了32個城市的280多家重點企業開展綠色物流試點,從標準化托盤開始,向包裝標準化延伸。
 
在楊達卿看來,國家政策的支持引導有助于調動快遞企業的積極性。同時,相比于企業“單打獨斗”試水綠色物流,類似于菜鳥網絡這樣的行業巨頭引領快遞企業抱團探索不僅可以助推標準托盤、快遞包裝和膠黏劑等相關綠色產品標準的統一及普及,也可以規避因企業間綠色物流標準“打架”帶來的資源浪費。
 
此前業內企業推出的共享快遞盒在推行中就遭遇了加大快遞員工作量、消費者不愿主動歸還等現實問題困擾。
 
深圳大型投行許姓分析人士也向記者坦言:“癥結還是利益劃分和配套機制建設的問題。目前快遞企業涉足綠色物流受社會責任感驅動成分居多,但利潤才是企業考慮的首要問題。哪種利益劃分機制能夠激發快遞企業和消費者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這是主管部門需要思考的,主管部門需要給予適度的資源、資金和技術等支持,而來自制度規范等方面的約束也顯得尤為重要。”
 
業內人士認為,綠色物流目前處于摸索中,尚沒有成型。但快遞行業已經意識到對紙箱、包裝件等進行精細化回收管理的價值,行業向綠色、智慧化方向發展是大勢所趨。
 
“綠色物流本身就是一項具有社會公益屬性的系統性工程。政府、企業和消費者構成聯合共建模式,才能實現聯動,從而促進綠色物流體系落地。”楊達卿表示。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