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2017年終盤點:進擊的阿里,傳統零售商要么投降要么反擊

發布時間:2018-01-03 11:29:29 東哥解讀電商

阿里防御偏重于3C數碼家電標準品的”自營化“和服飾品類的供應鏈防御。而進攻主要是兩個方向,一個是全面進軍線下零售,一個是全球化。當然目標只有一個覆蓋更多的用戶,完成更多的交易額。
 
對阿里來說,防御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進攻是拿下未來。一城一池的得失不重要。換個角度,進擊的巨人,已經破墻而入,留給傳統零售企業轉型的時間越來越少了。要么反擊,要么投降滅亡!
 
- 作者| 李成東
 
- 公眾號|東哥解讀電商
 
2017年阿里巴巴股價全年大漲96.37%,京東全年漲62.81%,阿里和京東占據這中國電商的80%以上的市場份額,這也意味著資本市場對中國電商市場的長期看好。
 
11月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營收為551.22億元,同比增長61%。凈利潤為174.04億元,同比增長146%。營收中來自核心的電子商務為人民幣464.62億元,同比增長63%。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年活躍用戶數量為4.88億,較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12個月活躍用戶數量增長2200萬。
 
2014年9月阿里赴美上市,2015年是阿里的業務和股價的低谷,而2017年開始絕地反擊。在盤點2017年京東的時候,京東的業務更多是一個進攻的角色,而看阿里巴巴則包含了防御和進攻兩個部分。
 
阿里防御偏重于3C數碼家電標準品的”自營化“和服飾品類的供應鏈防御。而進攻主要是兩個方向,一個是全面進軍線下零售,一個是全球化。當然目標只有一個覆蓋更多的用戶,完成更多的交易額。
 
本文的重點將放在進攻盤點!
 
新零售,傳統零售商要么投降要么反擊
 
本來想擬的標題是《2017年終盤點,阿里的未來是星辰大海》,但認真想了想還是用《2017年終盤點:進擊的阿里,傳統零售商要么投降要么反擊》會更貼切一點,阿里就是那個破壞力極強的“鎧之巨人”。
 
 
 
《進擊的巨人》是一部很有意思的日本動漫,講的是107年前(743年),世界上突然出現了人類的天敵“巨人”。面臨著生存 危機而殘存下來的人類逃到了一個地方,蓋起了三重巨大的城墻。人們在這隔絕的環境里享受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安逸,直到艾倫·耶格爾十歲那年,60米高的“超大型巨人”突然出現,以壓倒性的力量破壞城門,其后瞬間消失,兇殘的巨人們成群的沖進墻內捕食人類。
 
盒馬鮮生開了一個頭,然后一堆互聯網人拿著風險投資殺入到傳統零售當中,以新零售為名革傳統零售的命!
 
傳統零售,以為自己有門店,總能夠保護自己的地盤,畢竟零售的85%依然以線下為主,因為有些人,有些品類,線下模式更合適。但今天傳統零售商,徹底要悲劇了,以阿里、京東為首的電商通過“新零售”殺入到了線下零售市場。而且電商開門店體驗要比傳統零售商好得多,門店,不堪一擊的壁壘。而阿里和京東又為什么殺到線下,理由也是一樣的,零售的主體依然是在線下,而且有些品類有些用戶是不會到線上消費的。
 
盒馬鮮生火了,很多投資人問東哥傳統零售的機會是不是來了?我說,我怎么沒看出來傳統零售的機會,6月份亞馬遜將以 137 億美元收購Whole Foods,美國傳統零售公司的股價統統大跌。所謂的機會應該是投降吧,也就是被阿里、騰訊等巨頭投資的機會。比如阿里收購了銀泰,戰略入股了三江購物和高鑫零售,當然了永輝屬于絕地反擊的。
 
 
 
盒馬鮮生的創始人是侯毅,而侯毅此前的身份是前京東O2O業務負責人,京東首席物流規劃師。2014年,京東到家業務表現不佳,當然傳統的模式的確很難成功。侯毅提出了新的方案,但被否決了。等到侯毅回到了上海,在酒店見到了上海人逍遙子/張勇,一拍即合。盒馬鮮生能不能成功,未必,比如是在杭州,十有八九就掛了。沒有盒馬鮮生,或者說沒有侯毅,阿里新零售就如空中樓閣一般。
 
盒馬鮮生特別火,但兩年多時間也就只是開出了25家門店,一年前和朋友溝通過對盒馬鮮生模式的看法。我本人是非常樂觀的,而且一直以來我對傳統線下零售就不悲觀。盒馬鮮生業績表現出眾,只能說傳統的對手水平太渣了。再加上阿里公關的勢能,不火都難。
 
昨天去了京東亦莊大族廣場的7fresh,本來只是吃個飯體驗一下,最后消費了1200塊,買了一堆水果蔬菜和肉。這個客單價比線上搞多了,由于是線下消費,其實對價格不會像線上那么敏感。盒馬鮮生又兩年的領先時間,但接下來留給盒馬鮮生的時間沒有那么多了,因為傳統零售企業也在找自己的出路,比如永輝超市旗下的超級物種,2017年也拿到了騰訊的戰略投資。一旦競爭對手多了,盒馬鮮生的生意還會那么好嗎?
 
自己一個一個的開店太慢了,選址太痛苦。去年初因為美團點評橫刀奪愛,導致北京第一個店延期,不得不開掉了已經招好的100多位配送員,阿里資深人力資源總監苗翠花被開。所以還不如投資收購合作來的快,比如三江購物只是試點,而投資高鑫零售才是重頭戲。這些零售巨頭本來就有數百家門店,現在只需要開辟出足夠的空間來把盒馬鮮生裝進去。
 
讓侯毅去了阿里陣營,是老劉在人才上犯的最大的一個錯誤,雖然京東的人去阿里并不是少數幾個人,光我認識的就有四五十人。我一直在說阿里在學京東做自營,很多人不以為然,這個真不奇怪,因為阿里挖京東的人是最積極的。京東學阿里業務真談不上,我很少見阿里到京東的人。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不管阿里和京東打的怎么樣,從線上到線下,傳統零售商不進則退,沒有退路,只有死路。電商是海陸空的戰術,而傳統零售商基本只有線下的陸軍海軍只有挨打的份了。這讓我想起了,太平洋戰爭的日本超級戰列艦大和號的滅亡,沒有制空權,在強大的戰列艦也只是一艘活靶子而已。
 
全球化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來自國際商業零售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28.78億元(約合4.3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3.38億元增長115%。阿里海外收入只占整體收入的5.2%,阿里的國際化雖然有很多年了,但依然還處于摸索階段。但也可以明顯感受到了阿里在國際化的努力。
 
為何判斷阿里特別重視國際化?看馬云一年在外走訪了多少國家,見了多少元首,發表了多少演講。我個人的經驗,老板經常站臺的項目,一定是重點的項目。阿里投資海外已經有很多年了,但今年的馬云是最忙碌的。
 
阿里巴巴的國際化策略還是比較清晰的,農村包圍城市,先俄羅斯,然后是東南亞、印度。阿里并不是不做發達國家,三年前就進軍美國市場,但至今基本沒有什么沉淀和影響力,個人以為歐美市場太規范,無法容忍假貨,顯然不符合阿里傳統的野蠻打法的套路。
 
阿里速賣通已經是俄羅斯最大的電商,但速賣通無法承擔起阿里國際化的重任。
 
印度市場
 
2015年8月,阿里巴巴以2億美元入股Snapdeal,獲得4.1%股份。
 
2015年9月,阿里印度對移動資訊公司One97 Communications(Paytm母公司)投資6.8億美元成為第一大股東。根據Paytm提交的監管文件,新加坡阿里巴巴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77億美元,獲得了36.31%的Paytm股份。
 
2017年7月,阿里巴巴可能與印度電商Paytm E-commerce合作,向印度另一家百貨電商Bigbasket投資約2億美元,以收購其20%股份。
 
阿里必須感謝俞永福,阿里所有的國際化成就都比不上UC在印度的成功。因為UC已經是印度最大的瀏覽器,2014年6月通過收購UC,快速的進入印度市場。
 
阿里有一點比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很牛,就是能夠吸收投資公司的業務和人才。比如最近剛升任淘寶網總裁的85后蔣凡,友盟創始人,什么都靠自己培養的確太慢了。2017年京東用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劉強東開始重用自己的管培生,承擔一線業務一把手。比如最新任命的負責京東海外和跨境電商負責人黎開思,就是國際管培生。
 
東南亞市場
 
2017年6月,阿里巴巴10億美元增持了Lazada的股份,持股比例從51%提升至83%,而上一次投資是2016年4月。累計20億美金控股Lazada應該是阿里國際化最大的一筆投資。但這家公司由投機性的德國創企孵化器Rocket Internet打造,Lazada業務數據本身是有問題,也是阿里最昂貴的一筆投資。
 
2017年8月18日,阿里巴巴擬投資11億美元,購入印尼電商公司PT Tokopedia少數股權。Tokopedia成立于2009年,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電商平臺,也是訪問量最大的印尼網站。
 
還有一個情況是,阿里開始批量的外派年輕骨干前往海外市場,glocal化,想來還是自己的人用起來更加靠譜一些。如何評價阿里巴巴的國際化,我自己的感覺,效果和阿里國際化公關的聲量不符合。
 
 
 
阿里三季度海外收入為28億人民幣,雖然增長很快,但也只占收入的5%。亞馬遜三季度的海外收入137.14億美元,占整體收入的31%。如果看收入占比,所有中國互聯網公司和美國的巨頭比,全球化速度都比較慢。
 
如何看待阿里的“農村包圍城市”的國際化策略?東南亞及南亞各國是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如果看GDP占比,算上中國已經占據全球經濟半壁江山。
 
根據普華永道于2月7日公布題為《長期展望:2050年世界經濟秩序將發生什么變化?》的研究報告,預測全球32大經濟體(占全球GDP總量的85%)的發展,全球經濟權力繼續向新興市場傾斜,特別是印度、印尼和越南。中國電商交易額已經占到了全球的40%,雖然歐美電商市場是塊肥肉,客單價高利潤高,但東南亞和南亞各國代表的是未來。
 
進擊的巨人,留給傳統零售時間不多了
 
阿里2017年在防御方面也有很多動作,第一次業務內部開始積極轉向自營化方向;第一次更加積極的參與京東618大促,反客為主;第一次針對服飾百貨領域針對京東大規模的搞二選一;第一次老大針對京東親自出面公關發聲。
 
但阿里最擔心的并不是京東,而是騰訊不斷的攻城略地,通過戰略入股京東、拼多多、每日優鮮、永輝等等諸多公司而對阿里構成越來越多的正面競爭壓力。
 
對阿里來說,防御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進攻是拿下未來。一城一池的得失不重要。換個角度,進擊的巨人,已經破墻而入,留給傳統零售企業轉型的時間越來越少了。要么反擊,要么投降滅亡!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