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零售各大廠商重視的渠道之一,2017年JD有提出開一萬家JD家電專賣店,在更早之前JD也提出了“京東幫服務店”計劃,以快遞SF2014年開店“嘿客”投資過10億,阿里也在不斷打造菜鳥網絡,通過全面布置前置倉,幫助商品下沉,包裹越庫貨,形成集約式共同配送。
一邊忙著開店,一邊忙著開倉,這些企業動作足以說明線下越來越重視,回過頭看也并非“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后,我們要反思一個問題,為什么線上要往線下走?是機緣巧合還是另有因素,凡事有因果關系。
個人總結原因是“流量”,無論是線下商家還是線上電商都離不開流量,因為流量的多少以及轉換率與銷售直接掛鉤,也關系到生死存亡,今天傳統零售和傳統渠道依然是80%的市場份額,而線上只有20%,流量枯竭是造成“新零售”的崛起。
告訴大家一組數據,中國14億人口,其中PC端網民7.6億,手機端網民7億,在看此篇文字的朋友,試問一下,有幾個知道淘寶?答案很顯然,前面部分講的內容并非是今天的主題,而是拋磚引玉,此玉不是一塊石頭,而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結晶”。
不管國內主流廠商如何思考線下渠道,逃脫不了一個基礎話題,線下會是一線戰場,中國作為世界上國土面積第四國家,下沉很關鍵,畢竟農村仍然有上萬億市場。作為物流一名學者,探討前行,本期觀點“渠道下沉的開始,會給物流會帶來哪些影響?”
如何理解渠道下沉只是開始
首先,渠道下沉可以使銷售企業更清楚地了解消費者需求。不同區域,需求不同,即使是在同一區域內,需求也存在差別。當銷售企業開辟一條新渠道,意味著企業的目標市場又一次細化。區域合作伙伴也會為企業提供更為完善的市場信息,減少物流成本,使企業針對終端市場現狀,提供多元化的產品來滿足區域消費者的需要。
以前毛主席是農村包圍城市,最后獲得了勝利,今天的市場環境,依然可以采取同樣的方式獲得成功,有一句老話,“要致富,先修路”,物流配送網絡必須升級延伸到區/縣/鄉鎮,傳統物流的網絡布局和思想,導致這一市場的物流效率偏低。
通過“整合”資源一定可以發揮本地物流服務的保障,以區/縣/鄉鎮來說,其實有許多車隊或小型專線公司,談不上市場份額,了解的人更是寥寥無幾,以前是銷售區域不到偏僻區域,無人關注,小區域的占地為王,而2019年一定會有企業去整合,分享3頁農村市場物流數據。
數據來源“菜鳥網絡和CBNData”
銷售市場環境下分析
站在各行業市場環境
搶時間、搶空間、占市場
關于市場
未來的幾年,不管零售業、物流、生鮮、汽車、家裝、服裝、家電可以預測到為了保持增長就必須全面做的更深入,更規范,因為隨著線上市場的瓶頸,在沒有得到解決方案的同時,只能去整合碎片化市場環境,因此決心特別重要,短期內見不效果,要長遠考慮。
只關注線上公司銷售量逐年萎縮會是常態,市場也不是那么容易整合,需要人力、物力、財力大量投入,資本的投入也會成為公司固定資產,請記住一個關鍵詞,電商公司大部分是以輕資產為主,缺錢就一定會想方設法的找錢。
因此2019年“資本投資”公司會在各行各業進入,有利有弊,能不融資盡量不融資,堅持一定會勝利,融背后資源另說,以上所說也說明了一個邏輯就是2017年合并的公司越來也多,背后就是因為市場越來小。
以四通一達舉例,雖然不同時間上市,但4家總市值沒有超過順豐,鳳凰科技之前公布SF在僅在淘寶單量不到30%,可以理解線上對SF影響并不大,客戶隱私事件可以看出實力,舉例只是驗證事實,大數據背后都說明一個邏輯,行業集中化越來越明顯。
在二、三、四線城市的朋友,明顯可以感覺到之前很偏僻的地區都不正眼瞧一下,但是現在很多企業提供的是全鏈條服務,并且在銷售覆蓋上也做了許多部署,深入到縣區,滲透到了城鄉結合。
之前的客戶太多,挑著好的做,現在是(剩下那么一點客戶,還東挑西挑,哪由得挑?)三、四線以下城市不再是企業次要市場,而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是強勁的新增長點,這一系列動作都足以說明市場份很少了。
搶時間、搶空間
盡管低線城市已成為主要的新增量市場,但門店難覓蹤影,選擇好的產品乃是難事,三、四線城市消費者購買力不斷上升,過去數年間,中國零售發展卻不均衡,從品牌總代理、全國總代理、省級總代理、到市、縣、鎮、層層分派下來的分銷體系,部分商品被逐級加價,越偏遠的地方賣的越貴,還沒有來得及完成觸角就下沉。
因此渠道下沉,最重要的是學習管理供應鏈和庫存,對公司而言整合自身資源,尤其重要,搶時間、搶空間,完全取決企業整合的時間速度,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最管用流量獲取方式還是行銷和社區化口口相傳。
下沉過程中,無論是傳統渠道還是電商,都是整個產業鏈的下沉,零售商和消費者的多方互動。包括物流、資金等兩個流通領域的下沉滲透 。
物流環境下分析
站在物流市場環境
合作創新迫在眉睫
干線、零擔物流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展望
從物流媒體和行業研究報告公布的數據來看,由于企業銷售渠道從原來一、二線城市重點轉移到三、四線城市之后,專線|大件物流企業對于城市覆蓋也更加敏感,專線|大件物流公司重視,為什么說是這些公司?而非快遞體系?
目前快遞覆蓋網絡除新疆西藏某些特殊區域以外,基本可以通過(自有+轉寄)形式可以實現全國覆蓋,覆蓋率98%絲毫不夸張,快遞以“快”為主,覆蓋廣是基本競爭力,快是核心競爭力,所以并不會造成危險。
而大件和專線物流企業受操作環節和市場因素,在這幾年并沒有大力鋪開,有心而立不足,具備全國配送網絡覆蓋能力的目前不超過5家,但這5家也不會造成行業壟斷,離不開碎片化的市場環境。
近幾年做專線平臺的公司,用“風生水起”解釋再好不過,2019年小風口在專線零擔企業或專線平臺,近期有個大事件,可以感受到資本的力量,強強聯合無非就是流量倒流,在今天的環境中其實流量很容易流失,并不認為合并是更強的做法,也不排除合并的其他因素。
綜合以上所說,模式創新很重要,大部分企業目前的做法是以收購、合并等傳統方式進行整合,既是小風口也是天花板,硝煙四起的戰爭即將開打,新生力量可能會打破這些思維模式,以科技驅動物流企業會體現誰是真正的實力,良藥苦口利于病,一定要重視智慧物流。
關于快遞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展望
一年比一年分到的蛋糕少,并不是不努力,而是份額占早已各自占領,今年比較常見的是快遞站點關店,一方面人力成本上漲,二方面受單量下滑,三方面市場政策調控,由于資金問題從原有一個市區10個站點送貨變成5個站點送貨,2個站點的單量合并看似還能與往年1個站點量相差無幾。
但從客戶體驗,交互體驗明顯下滑服務質量也受影響,原有多站點配送快優勢,慢慢削弱競爭力,質量下滑,減少投入慢慢形成閉環也無限循環,很多企業接下來的步驟是讓企業多元化發展,主戰場部分轉移,比如倉配一體,云倉等,市場也不是冷酷無情,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由于渠道下沉,市場變化本質受影響的是渠道,而線下渠道需要前置倉和云倉。
2019年商超、城配、云倉三個方向是作者重點研究的方向,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并沒有在今天形成所謂的競爭力,更了解消費者需求,需要在側面結構上注入強心針,目前的極速達,京準達,211,一日四配,很顯然在今天的中國市場單量占比很少。
城配是個千億市場,云倉會比這些配送更加有效率,減少搬運次數是企業不斷優化追求極致,縮短配送距離,提升覆蓋網絡,讓運輸更簡單,讓靈活,需要共同思考,在渠道下沉的機會下,這塊新領域會給這個行業注入更多配送新活力。
結束語
大數據技術一定會加速渠道下沉布局,重塑“廠商-經銷商-二網”的關系,實現渠道下沉,建立可常態合作且穩定的渠道資源池,精細區域化管理如何落地執行?
作者僅提供三點思路作為參考;①劃分城市發展潛力,計算市場容量,②挖掘終端銷售渠道,建立二網候選池,③圈定城市空白市場,鎖定競爭最大化二網。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