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l世紀后,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各個行業的升級,電子商務也在各個領域蓬勃發展起來。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應用以及電子商務這種新型商務模式的推廣,也給我國的農產品流通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從傳統渠道下的農產品交易,到利用先進、便捷的信息技術搭建農業信息應用平臺與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改變農產品交易模式,縮短流通渠道,提高物流效率,進而實現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對我國的農業生產和農產品經營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在這方面,菜管家已經進行了多年的探索。由上海菜管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建設運營的“菜管家”農產品訂購平臺,依托農業基地聯盟、信息技術和物流配送能力,成為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B2C領域的佼佼者。
信息化技術進步推動農產升級
上海菜管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菜管家”)從2008年開始為企業提供農副產品團購服務。2009年7月菜管家網站改版推出個人在線訂購服務,于2009年12月26日正式運營。目前,“菜管家”提供蔬菜、水果、水產、禽肉、糧油、土特產、南北貨、調理等8大類37小類、近2000種高品質商品,為3000多家大中型企業提供節日福利與商務禮品服務,并為近35萬個人客戶提供網上訂購和電話訂購服務。說起菜管家的發展,不得不提孵化菜管家的母公司——上海農業信息有限公司。據上海市菜管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項目總監俞柏林介紹:成立于1999年的上海農業信息有限公司(簡稱“上農信”)是我國較早從事農業信息化的公司,在該領域名列前茅。
從上農信的發展直至菜管家的誕生,能看出我國農業在信息技術推動下升級發展的脈絡。
從上農信的發展直至菜管家的誕生,能看出我國農業在信息技術推動下升級發展的脈絡。上農信從1999年進入農業信息化領域,最初的業務是幫一些農業企業做宣傳網站、門戶。之后,隨后國家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行業內對農產品信息化追溯的需求產生,上農信開始做這方面的業務。再到后來,三農(指農村、農業、農民)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農業從業者和農業企業對獲取市場信息、價格信息、種植信息訴求非常高,上農信公司開始做三農服務熱線,這條熱線現在已發展為一個為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依靠這個平臺,上農信秉承為農服務的宗旨,越來越深入到農業產業中。俞經理舉例說,之前有一個草莓種植合作社就是通過這個平臺聯系到他們尋求幫助。最初這個合作社種植草莓的品質不高,銷量也不好。上農信從兩個方面幫助他們:一方面提供優質種源信息,提供種植技術支持;另一方面通過上農信的電商板塊(這是菜管家的前身)網上銷售渠道幫助企業銷售,這都使得該合作社走上了良性發展的道路。如今,這家草莓種植合作社已經成為菜管家合作單位中的示范企業。
由上農信的發展和相關案例可以看出,上農信長期從事農業信息化事業為菜管家的發展打下了良好事業基礎。
第一,上農信一直做農業信息化,對上海乃至全國優質農業資源很熟悉,使得菜管家對上游產品的采購和管控有著很強的能力。目前,菜管家擁有197個獲得有機及綠色認證的農業合作基地,600多家優質農產品合作供應商。
其次,菜管家母公司長期從事農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系統開發工作,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目前,菜管家已建成了一套集ERP、WMS、CRM、TMS等信息支撐平臺于一體的IT支持系統,開通了COD貨到付款和在線支付的結算體系,為客戶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體驗。
據俞經理介紹,菜管家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兩大核心能力建設:一是布局農產品全產業鏈并不斷增強掌控力,二是持續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構建產業鏈整體運作能力
俞經理強調:農產品產業鏈十分復雜,產品絕大多數是非標準化的產品,這都使得一般的電子商務模式難以獲得成功,絕不能簡單地將線下業務搬到網上。因此,菜管家從創建伊始就注重進行農業產業鏈整體布局并不斷增強掌控力。
在采購端,菜管家堅持直接與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知名農產品種植加工企業合作。
與農戶的合作方面,菜管家指導農戶生產并拓展銷售渠道;提供免費包裝并包銷;同時聯手上農信為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與農戶及時進行信息交流,獲取及時有效的市場信息。
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合作主要集中在良種場。菜管家通過與良種場的合作進行品種的保護,并且負責對該品種產品的宣傳和包銷。這里比較典型的就是與上海浦東雞定點養殖基地的合作。浦東雞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通過與菜管家的合作,該基地整個生產管理過程采用了全程安全監控,每只雞上都有專門的RFID標簽,全程記錄雞的整個生長過程,以保證雞種的純正和品質。同時,通過“菜管家”的網絡宣傳,擴大了浦東雞的銷售量,使得整個基地的效益得到了提升,“菜管家”也從中獲得一定的收益。
與知名種植企業的合作主要是采購其農產品在菜管家網上銷售。此外,菜管家還通過與全國較有特色的種植基地如“新疆哈密大棗”、“陜西核桃油”建立聯系,實現部分特色農產品的全國直采、直銷。
在銷售環節,菜管家根據市場環境變化不斷調整銷售策略。俞經理介紹,去超市、菜市場采購農產品仍是大部分消費者采用的主要方式,目前電商渠道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渠道,而是需要做出特色,成為一個重要的補充渠道。菜管家最初看到的是團購市場的機會。團購生鮮農產品的都是大企業和機關,比較容易接受高質高價的產品,使得營銷和物流的運作有較大的空間。但是這幾年市場需求產生變化,個人客戶訂單成為菜管家的主要業務。這就需要生鮮電商企業與傳統銷售渠道直接競爭。
俞經理介紹了菜管家采用的相關策略:第一,銷售產品上要有取舍,不做“大路”產品,避開與超市、菜場的直接競爭;第二,突出對產品品質的把控能力,包括供應商的篩選、品質的把控,以贏得一些更重視品質的消費者;第三,增加服務模式,現在主要是發展O2O模式,開線下店,并使之成為電商服務的延伸。要做好O2O模式,就要實現線下線上在商品、價格、會員管理與服務等方面的完全打通。如果不能打通,就和傳統的超市、菜場沒有區別了。
冷鏈物流能力的建設
對于菜管家來說,由于農產品尤其是生鮮類農產品易腐、附加值低等特點,冷鏈物流系統成為支撐企業運營的關鍵。菜管家的宗旨是“新鮮美味送到家”,承諾為消費者提供產品配送上門服務,因此其在物流能力建設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首先,菜管家在上海市青浦擁有自己的符合GMP標準的物流中心,面積達到3000平米左右。其中包括冷藏庫、冷凍庫、常溫庫、包材庫、操作間和裝卸庫區,既滿足了從零下18度到常溫不同儲藏條件的需要,也滿足了從倉儲到分揀再到配送的功能的需要。物流中心集中處理客戶的訂單,結合OMS訂單管理系統、WMS倉儲管理系統以及TMS運輸管理系統的應用,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物流運作效率,更實現了雞蛋、水果、蔬菜等快銷產品零庫存流轉,有效縮短了供應鏈。菜管家依托自己的加工廠和冷庫,可以對采購的農產品進行粗加工和簡單包裝,并且可以存儲一段時間。物流中心WMS系統按照物流作業的目標和流程對具體的物流作業各個環節進行統一管理,功能包括訂單管理、倉儲管理、運輸管理、計費和成本管理、任務管理、分析評估,實現物流全過程的電子化管理,智能化實時事務處理和緊急事件處理,物流服務全過程監控、調度和管理。
在運輸環節,菜管家自主開發的TMS系統能夠對公司旗下冷鏈物流配送進行全方位監控,并具有自動排單功能。菜管家TMS系統,使用車輛和貨物監控智能感知裝備,對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車速、車門、油箱等設備與狀況進行監控。在冷藏運輸車輛上進行改造改裝,滿足車輛和貨物監控調度需要。綜合運用GPS工業級調度監控技術、RFID技術、無線通訊技術及傳感技術,在農產品出庫到交付用戶進庫環節對冷藏環境的溫濕度和包括車輛行駛線路、車門開關情況、車輛停靠時間、車輛油耗等車輛信息等進行全程的監視管理。在沒有上馬TMS系統前,公司兩個調度每天花兩個小時安排配送線路,而現在系統自動排單功能每天僅需半個小時就能按照訂單自動導出配送線路,極大提高了菜管家的物流運作效率。
據俞經理介紹,菜管家最初選擇與第三方冷鏈物流公司合作,但是合作初期客戶投訴較多。為了提高服務能力和客戶滿意度,菜管家開始自己投資建設物流體系,目前已擁有20多輛冷藏配送車輛,能夠滿足團購客戶的配送需求。
生鮮經營必須實現快速周轉。客戶向菜管家平臺下訂單,菜管家再向供貨商下訂單。物流操作時間越短,終端客戶拿到的產品就越新鮮。因此,菜管家一直致力于縮短整個供應鏈的運行時間。以蔬菜為例,在2015年菜管家的信息化體系全部構建完成之后,其配送時間從原先18個小時縮減至13個小時。之前菜管家每天中午12點截止收訂單,現在可以延長至每天下午17點結單,并保證在第二天早上將商品送到客戶手中。
融入光明海博體系,打開更大發展空間
2013年10月,菜管家母公司上海農業信息有限公司與光明食品集團旗下的上海海博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通過股權交易實現全面合作。海博股份以298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菜管家51%的股份。
據統計,當時菜管家平臺的交易額已占據上海市生鮮農產品類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的近四成。海博物流是上海市第二大城市物流服務商,擁有強大的冷鏈物流資源和能力,其擁有冷庫20萬立方米,冷庫容量10萬噸,還擁有BH牌照的城市配送廂式貨車400多輛。雙方合作之后,菜管家將充分利用海博的物流資源,擴大冷鏈物流平臺規模,依靠多倉聯動實現立體化的城市冷鏈配送模式。
多倉聯動冷鏈配送具體指依托海博在分部在上海的各大冷庫,在上海市市區內大力發展“一個門店+一個前置分倉+多個社區配送”的戰略,結合部署在社區、寫字樓的自助販售和提貨設備,構筑起一套立體化的城市冷鏈配送網絡。菜管家的服務不僅僅是為集團和供應商服務,公司的最終目標是成為第三方農產品冷鏈物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菜管家將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菜管家副總經理宋軼勤表示,今后菜管家的業務將擴展至整個華東地區,并嘗試將上海模式成功復制到其他大城市。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