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偉 尹文亮
“新經濟”一詞在2018年備受熱議。“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是強調。
在新經濟浪潮下,平臺供應鏈發生了哪些新的變革趨勢?一帶一路背景下,平臺供應鏈又面臨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信息化在供應鏈平臺中發揮了什么關鍵作用?針對這些問題,物流管理專家、時代啟華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裁、深圳市敏思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劉雪飛作了一一解答。
現代物流報記者: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今年兩會, “新經濟”再次成為一個熱門詞,關于新經濟,您的理解是什么?
劉雪飛: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5年,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1%,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兩會報告中指出,“新經濟”的“新”體現在了諸多方面,如新的技術、新的行業、新的業態、新的驅動力、新的盈利模式等各方面,要發展“新經濟”就要培育新的動能來促進經濟轉型,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實現產業升級。
在我看來,《報告》中重要的幾個方面值得我們關注: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是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三是區域協調的發展戰略,四是實施鄉村發展戰略,在這方面,很多物流人已開始做相關服務。
我是最早的一批IT人,敏思達公司在服務物流行業20年的基礎上,不斷適應新形勢,調整思路。新經濟形勢下,我們公司根據發展要求提出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即新模式、新思路、新形象、新發展。
從平臺供應鏈的發展來看,新經濟是我們供應鏈平臺的背景。傳統經濟模式下,中國有人口紅利和移動互聯網的紅利,但是經濟發展到現在,人口紅利消失將不可避免。平臺經濟的出現使得新經濟的增長模式需要進一步城市化,我們現在稱之為消費升級,同時要為消費者和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對此,在新經濟下,未來創新驅動將更重要。當然,到底應該怎么創新?實現價值認知升級至關重要。
什么是新經濟?簡單來說,未來五到十年的發展對上一個周期來說就是新經濟,新經濟不是玄學,它實實在在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迎接新經濟到來的同時,我們應從中找到跟自己相關的機會,用信息化的方式為我們的客戶服務。
現代物流報記者:談到新經濟,我們總會想到與之相對的傳統經濟,二者關系如何?作為新經濟的代表產業,平臺供應鏈或者說平臺經濟在近些年實現了 “爆發式”增長,主要表現在哪里?
劉雪飛:相對于新經濟,我們不可避免地會談到傳統經濟。眾所周知,能將中國傳統經濟做到極致的是臺灣,當時臺灣的很多企業通過學習日本文化,將精益制造吸納過來,在大陸賺了很多錢,但隨著經濟模式的發展他們沒有堅持下來,全部以失敗而告終。可以看出,在傳統經濟模式下,公司這個組織是以一個工業化大生產的產物而存在的,但是后來,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有限責任公司的出現,跨越了原來家族的生意模式,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制度創新。
互聯網時代,人類之間的協同慢慢有了一個可能,突破了一個簡單封閉的強鏈接組織,人們利用互聯網思維及互聯網工具,不斷創新開創出超越公司的一種形態,當下在中國做的比較成功的平臺經濟,如做軟件的豬八戒網。
開始創業的時候,我們主要做金融管理平臺,包括證券系統、銀行系統等,也做過深圳市政府項目。在做大型行業信息化項目時,我們發現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不是技術本身,而是企業在擴張發展中運營模型的平臺化設計,涉及到企業組織架構的優化,流程的優化,最后利用信息化的優勢重構組織模型。敏思達和物流行業結緣,還要感謝順豐快遞董事長王衛先生。說起來有二十年了,順豐是我們物流行業的第一個客戶。當時王衛跟我講,和敏思達合作看重的不僅僅是我們的技術能力,更看重的是我們的項目顧問能力和實施方法論。當然順豐快遞的信息平臺建設是成功的。
物流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關系到國計民生,一定要做好。可以說中國的經濟要可持續發展,物流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三通一達也是平臺經濟的一個典型,其最大的創新在于打破了公司制,具體來講,三通一達加盟的每一家公司都是各自獨立的,而其下屬的好多公司用的還是一個品牌,這就是協同的力量。
經濟的發展是有一個規律的,平臺經濟不一定在線上,它是一種認知一種協同,更大范圍的是供應鏈的平臺,一般是要用信息化作為手段和非常關鍵的鏈接工具。綜上,在我看來,平臺經濟是依托平臺進行交易的商業模式,平臺經濟的魅力在于凝聚資源,將傳統經濟鏈條式的上中下游組織,重構成圍繞平臺的環形鏈條。
現代物流報記者:新經濟撲面而來, “互聯網+”更是新經濟的趨勢之一。在您看來,在新經濟背景下,平臺供應鏈經濟及其特點是什么?
劉雪飛:互聯網時代都在談去中心化,所謂去中心化,可以理解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渠道,都在構建自己的思維結構,而社會發展也是有一個趨勢的。這個趨勢到底是什么?我原來是做IT的,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發現,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其組織變革非常重要,這就涉及到供應鏈的重組和變化。如盒馬鮮生,其核心就是如何給客戶更大的服務,它的銷售模式與別的平臺都不同,這種銷售模式的變化背后就是我們所講的供應鏈的變化。在我看來,供應鏈平臺變革的背后,最核心的是怎樣給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什么叫平臺供應鏈?用菜鳥與京東物流的區別來講,菜鳥是阿里系的物流品牌,之所以做菜鳥,是因為在阿里的整體價值體系認知里,最早沒有看到物流的價值,后來當他們發現物流的價值時,菜鳥也在不斷補課,菜鳥的做法是從上面往下做的,但在做的過程中他們看到了優化整個物流體系的方案。
再看京東物流:發展到今年已有十年了。之前京東物流持續虧損,最早的時候一年虧損6個億,到后來虧損37個億,但是現在京東物流盈利了,與菜鳥不同的是,京東的物流平臺是從基礎平臺開始向上做的,他們起初是為他的電商做支撐服務到后來發現效率不高,又做成了開放平臺,京東自營的肯定是選擇自己的物流,這就與其上層的電子商務實現了完美無縫對接。
對于快遞的前世今生和未來,未來可能快遞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來未來更重要的應該是倉配一體化。在大數據下,是需求驅動了很多人在做供應鏈,我個人認為未來的趨勢是倉配一體化。
當前,整個經濟的發現動能發生了變化,我們自己在參與這個趨勢的時候,國家也給了方向性的指引,在我看來,對于平臺供應鏈的發展,一帶一路的背景非常重要。
現代物流報記者:在當前的一帶一路背景下,平臺供應鏈的機遇和挑戰在哪里?
劉雪飛:由于過剩產能等帶來的環境壓力,為了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及全球化趨勢,國家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對物流行業來說,跨境電商物流帶來了更多發展空間,當前投資東南亞是一種趨勢,而東南亞的落地配送是大家看到的下一個戰場。
當然,一帶一路面臨的挑戰很多:目前在東南亞地區,當地經濟發展受到了華人的很大影響,但是他們對我們政治限制很多,文化、國家法律等的不適應,再加上當地資源部署與合作,在東南亞投資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
但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帶來更多的是機會,他能夠給企業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因而,在困難和挑戰面前機會更多,機會大多是屬于年輕人的,年輕人一定要重構知識,迎接挑戰。
平臺運營邏輯最重要的是全流程融合的供應鏈一體化,未來大家通過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形成融合,實現可視化智能化發展。供應鏈是強調管理、強調運營的形態,通過信息化構建協同運營的大生態組織,讓協同效率最大化是平臺供應鏈的終極價值。平臺供應鏈的優勢,在我看來可歸結為實時可視、體驗至上、卓越可靠、完全透明、即插即用、主動感知。平臺供應鏈的價值則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戶體驗。
公司簡介:
深圳市敏思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我國最早成立的雙軟認證物流軟件企業。專注于提供一體化、平臺化、智能化供應鏈全面解決方案,服務物流行業20年,擁有高效專業的開發團隊,匯聚了大批IT精英與物流管理顧問,在廣州、上海、杭州等地開設有分公司,客戶遍布德國、美國、法國、泰國、菲律賓及全中國各地。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創新,形成以E3快遞管理系統、T3運輸管理系統、D3配送管理系統、C3跨境物流管理系統、W3倉儲管理系統為主體的M1000產品架構體系,同時為客戶提供物流行業個性化、全方位、一站式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及管理咨詢服務。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