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期間,圍繞“構建綠色物流生態系統如何實現長板結合”的議題,由全國新能源汽車運營產業聯盟理事長、一微集團董事長王國平主持,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牛近明,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軍虎,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副總裁董釗志,成都雅駿新能源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范永軍,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浙江萬馬奔騰新能源產業有限公司總裁施澤忠,上海鼎充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呂鴻、南京越博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恒等出席沙龍并進行了探討。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牛近明:
綠色物流對于一個城市,尤其是北京作為一個特大城市,應該說從發展當中是很重要的一環。從幾個角度來看,一是在傳統物流當中有一個對環境的破壞,很多車的排放帶來很多負面效應。新能源汽車的到來,對環境的友好和貢獻毋庸置疑。
二是從車的智能化、網聯化和車與物、車與用戶之間形成一個有機的連接已經成為可能。在此情況下,就要求企業、用戶、政府去契合這種趨勢。在這種驅使下,則要求去進行整個鏈條的生態化研究。企業和政府上下形成合力,共同來推動綠色物流的發展。
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軍虎:
對于我們整車企業來說,首先就是把車要造好,把它的可靠性、耐油性做好,整個研發過程中貫穿我們產品開發的流程,按照整車常年積累下來的產品開發的流程,去做個好車。
在后續研發方向上,我們一方面重點是在整車的輕量化,像新能源輕量化方面。另外在降低電量的情況下,要保持我們城市物流180~200公里續航里程,綜合來看就是要提高整合的續航里程,最大程度來降低總的電池電量;另一方面,在最近這幾年或者是在未來兩年里面,我們會在智能網聯化方面深入。重點圍繞新能源車的輕量化,再就是輔助駕駛方面的工作。
總體來講,作為一個整車企業,我們要把產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做好,真正實現我們的客戶在整個生命周期成本下降。可靠性是最基本的,然后把后續的服務做好。
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副總裁董釗志:
我們首先是要解決車輛的可靠性、經濟性問題,提高性價比;其次,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提升,加強智能化方面的工作。
金龍從客車轉到物流產品,我們還是有距離的。在研發方面,我們有一個武器,我們稱之為基于用戶場景體驗的設計質量控制。所有產品的質量實際使用的一些效果,要能夠充分滿足客戶的需求,一定是基于各種使用場景的各種功能、各種共建相同共同作用下為客戶提供一個更完美的客戶用戶體驗。
我們也相信隨著自主研發能力 的 提升,我們將在未來給在座的各位提供更好的、性價比更高 的 產品,然后連接整個綠色物流運 輸 行業。
成都雅駿新能源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范永軍:
雅駿只做電動物流車,我們的研發方向很明確,整個市場的比例越來越高,對物流車需求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定制化成為目前的一個大趨勢。
我們除了要滿足整個作為物流車運輸功能以外,另外信息化、集成化也是一個大趨勢。如果在整個產業鏈當中想辦法做一些客戶的區分,我們從2014年以來一直形成大數據,我們把我們做的客戶劃分為11類,根據這些客戶的需求我們從中發現客戶的痛點,在整個產業鏈當中減少不必要的一些成本支出環節,在我們看來,客戶的價值和體驗是唯一的出發點。
浙江萬馬奔騰新能源產業有限公司總裁施澤忠:
萬馬作為全國性的城市快充網絡布局的運營商,首先,對充電樁的定位,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基礎設施建設,它是配電網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推廣中,選址難是一大難題,我們強烈呼吁將配電設備作為基礎設施來看,這其中需要政府給予很好的規劃和很好的支持。
其次,這個行業還沒有走完一整個周期。從整個周期來看,充電設施表面看只是一個充電樁,其實里面還有很多的技術含量,從充電模塊、充電協議,包括和車的匹配。由于還沒有走到一個整個的周期,所以它的技術還是在不停地發展,整個過程中匹配也有很大的問題。
再次,互聯互通很重要。我們認為這個市場很大,不是說一家能做成的,還是應該做到互聯互通,做到每一個從車企業運營商、樁企,包括我們政府互通,才能把行業發展起來。
上海鼎充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呂鴻:
作為一個快速充電網絡的運營商來說,我們自己的困難我們自己去解決。
但對于綠色物流生態系統,第一,鼎充有很強的充電網絡的投建和運營的基礎背景。從硬件產品的設計研發、充電場站的設計建設,包括平臺的研發都是我們自己的團隊。
第二,我們有很強的資金背景。去年跟中國500強的集團合作,為了解決運營商的一些痛點,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到現在,我們自己也拿了2000多輛車。給我們運營商提供一些租賃或者以租代購的方案,但是我們不涉及車的運營,我們還是為車的運營商去服務,提供充電和資金的支持。第三,鼎充在全國覆蓋28個省級的子公司,這是我們自己的子公司,團隊體系非常健全,正好滿足了我們運營商對服務方面的需求。
南京越博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恒:
作為零部件廠商,從創新來說,首先要做好自己本職的工作,在核心的掌握電極和電控方面做好設計研發。然后是服務,服務難的問題在新能源特別是物流車領域特別突出,由于用戶比較分散,做起來之后服務方面確實是一個老大難。
我們現在在做的是真正能走進終端和整車廠,在不同的區域提供定制化的產品。
最新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