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用企業簡況
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電力”或“公司”)是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最主要的上市公司之一,也是上海最主要的電力能源企業之一。百年上海電力是中國電力誕生的見證者,是中國電力大發展的參與者,是“奉獻綠色能源,服務社會公眾”的倡導者。
在保持火電主營業務可持續發展基礎上,上海電力始終致力于清潔能源、新能源、現代電力服務業以及循環經濟等領域的發展。目前,公司已成為集高參數、大容量的燃煤火力發電、燃氣發電和風電、太陽能發電及分布式功能等新能源為一體的現代能源企業。產業布局遍及華東地區,并逐步向海外開拓。
二、企業通過信息化技術解決的突出問題
2.1 問題產生背景
近年來,以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趨成熟并得到廣泛應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打造“現代供應鏈”的新發展理念,國務院明確了“打造大數據支撐、網絡化共享、智能化協作的智慧供應鏈體系”的工作要求。圍繞公司“建設具有卓越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的戰略目標,公司作為能源行業供應鏈的領導者,應用新技術驅動傳統供應鏈向現代(智慧)供應鏈轉型意義重大。
上海公司貫徹落實國網公司現代(智慧)供應鏈體系建設的工作要求,嚴格按照“體系建設方案”的總體目標和思路,緊緊圍繞公司“爭當建設具有卓越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排頭兵”的戰略目標,力爭在2020年率先建成國網系統內專業領先的現代(智慧)供應鏈體系,不斷提升公司在國網系統供應鏈管理的引領作用和影響力。
2.2 問題分析診斷
隨著現代(智慧)供應鏈體系的全面建設,物力集約化模式下專業化管理模式以及原信息化系統已無法滿足現代(智慧)供應鏈對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共享、智能化運營的要求,具體問題診斷如下:
2.2.1. 計劃與采購管理
?需求與采購計劃編制智能化程度不高,效率較低。
?項目需求變化可控性不高,采購供應業務規則及智能策略亟待優化。
?數據自動采集程度差,對采購標準制定、評選好設備提供支持較弱。
?電子標書內容數據結構化比率不高、智能水平不夠。
2.2.2. 物流管理
?全供應鏈(供應商)庫存信息、生產能力達不到實時掌控,資源調配能力有局限。
?供貨計劃、生產供應周期、項目實際進度等信息間缺乏聯動,自動預測預警、智能動態調配程度較低。
?項目單位的工程進度信息、供應商生產信息和物資供應計劃缺少智能聯動機制及手段,應對變化能力較差。
?物聯網技術在生產制造、運輸配送、現場交付等環節應用不足、不廣,數字化程度、可視化程度、溯源能力和約束力不夠。
2.2.3. 質量控制
?質量監督業務的大量數據,數字化、結構化程度有待提高,且主要依靠線下手工操作。
?質量、供應商數據價值挖掘和分析方面較為欠缺,管控策略優化制定缺乏數據分析支撐。
?部分物資的自主檢測能力無法完全滿足質量管控需求。
?質控業務管理的線上可視化程度有待提高。
?質量信息采集效率和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
?缺乏有效的質量數據分析支撐質控策略制定。
?供應商評價的全面性及評價結果應用深度不足。
2.2.4. 供應鏈運營管理
?分析應用僅停留在指標統計、同業對標等數據初級分析應用,業務分析未成體系,尚未從公司全局角度開展跨專業高級應用,缺少整體性、高層次、前瞻性的智慧決策,制約問題洞察、風險防范能力。
?現有管控指標架構相對簡單,缺少體系化、針對性設計;業務策略分散管理,依靠人工線下維護難以迭代優化。
?系統數據無法進行實時分析統計,目前主要承擔歷史信息看板功能,未能支撐資源統籌。
?監控預警功能無法直接推送到業務系統,且在各個部門指標監控的后臺閥值設定與現行業務情況有差異,造成重復統計增加了工作量。
?應急指揮主要依靠統一受理電話和相關的信息系統查詢來開展工作,在現場指揮和過程跟蹤調度方面技術管控手段比較單一。
三、信息化實施主要問題與解決措施
3.1主要問題
為從公司全局角度開展跨專業高級應用、實現計劃與采購、物流、質控的智慧化運營、全供應鏈角度的智慧化決策管理以及專業內外部協同,現代智慧供應鏈體系亟需一個具備強大資源智能調配、風險自動感知、全局實時監控和自我學習進化能力的中樞系統,即智慧運營中心。
3.2解決措施
智慧運營中心通過培育數據支撐、智能應用與高效服務的核心能力,構建了服務靈活、輕應用、快迭代的智慧化平臺,支撐智能采購、數字物流、全景質控、智慧運營與決策,保障供應鏈智慧運營新體系落地實施。具體措施內容如下:
3.2.1. 夯實數據支撐
?實現數據采集、數據管理、數據挖掘、數據分析和數據展示的相關功能;
?根據智慧運營平臺業務需要及運營需要,對相關數據進行整合、統計、挖掘、分析和展現,并構建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體系;
?建立數據交換標準和數據規范格式;
?建立不同數據源之間的關聯;
?建立數據使用管理辦法;
?建立統一的數據集中管理平臺,實現統一的數據服務引擎和統一的數據服務管理;
?設計統一的集成架構和接口方案以實現協同和共享。
3.2.2. 開展智能應用
(1)功能板塊劃分
智慧運營中心業務需基于現代(智慧)供應鏈體系總體架構,以采購、物流、質控三大業務鏈為基礎,以物資監督為抓手、以供應鏈運營為核心,形成業務鏈運營板塊、供應鏈運營板塊和物資監督板塊協同運營的模式。
① 三大業務鏈運營板塊:
?以三大業務鏈專業運作為基礎;
?實現業務鏈運營管理與作業執行分離;
?充分發掘數據資產價值,著力提高業務鏈傳統運營和智慧化運營兩大能力;
?從專業視角滿足業務鏈運營管理需求。
② 一個供應鏈運營板塊:
?以全供應鏈業務協同為基礎;
?全局掌握供應鏈資源,全面監控供應鏈狀態,著力開展全鏈分析、預測、優化等工作;
?解決業務痛點、協同堵點,從全供應鏈視角滿足整體運營管理需求。
③ 一個物資監督板塊:
?以全供應鏈業務信息整合為基礎;
?實現對物資管理關鍵環節重點監督內容的實時監控;
?完善異常風險點的指標監控能力,著力提高重點環節、突出問題的監督能力;
?從合規性視角滿足業務運營合規性管控要求。
(2)各版塊功能
各板塊的功能層面,考慮智慧運營中心是供應鏈體系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本質內涵的再提升,為實現再提升,監控預警、統計分析和指標管理三大傳統運營職能需進行能力升級,同時新增業務預測和策略優化兩大高階功能,通過業務指令傳遞智慧決策信息,最終形成智慧運營中心統計分析、監控預警、業務預測、策略優化、指標管控與業務指令六大功能。
① 統計分析功能:
?獲取物資供應鏈各業務系統相關信息,支撐需求計劃管理、采購管理、合同管理、倉儲管理、配送管理、質量監督管理、供應商管理、廢舊物資處置管理、應急物資管理的業務多維統計;
?基于業務明細數據,對采購、供應、質控全流程數據進行根因、趨勢、關聯分析,加強供應鏈協同分析能力,掌握業務規律及瓶頸問題,為業務策略制定提供支撐和輸入。
② 監控預警功能:
?獲取物資供應鏈及相關信息,實現供應鏈業務實時可視化監控,集成供應鏈業務流信息、現場實物流信息、建設、運檢等相關專業信息、供應商等相關方信息,實現關鍵數據實時共享,業務流轉狀態可見;
?構建監控預警模型,通過設置監控預警策略與規則,調取監控規則庫設置的業務規則及閾值控制要求,對產生的業務風險進行評估,計算判別業務狀態,識別發現物資供應鏈經營過程中的異常狀態及風險問題;
?遵循國網公司內外網管理辦法,預警結果聯動郵箱系統、短信平臺、業務系統工作臺等渠道,實現預警信息推送。
③ 業務預測功能:
?能通過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對關鍵指標等信息進行分析,預測供應鏈發展趨勢,輔助形成供應鏈業務集成方案,為可能出現的業務場景和未發生的風險制定預案提供科學依據。
④ 策略優化功能:
?對策略庫進行集中管理,以業務策略優化的自進化結果作為關鍵輸入,后端連接各業務系統,實現業務策略統一管理、統一維護及分發;
?基于業務明細數據和分析結果,建立業務策略優化模型,通過系統自學習、自進化,對業務策略自動優化,并用優化結果更新預設業務策略庫,實現策略集自學習;
?基于業務策略庫,對異常報警事件進行業務場景模擬分析,自動計算調用最為匹配的推薦業務解決方案,指導建議后續業務計劃制定。該功能可與異常報警的任務工單聯動應用。
⑤ 指標管控功能:
?根據業務特性和數據特性選擇不同的指標方法,支撐供應鏈指標定義、指標計算、指標監控、指標分析,形成業務運營指標的展示和分析。
⑥ 業務指令功能:
?業務指令主要負責對接執行層與運營層,處理常規任務與應急事件,對業務鏈內指令與跨業務鏈指令進行傳遞。借由業務指令功能,計劃安排物資業務,對物力資源進行統籌管理,并處理跨單位調撥申請。
3.2.3. 提供高效服務
(1)專業服務:
?提供“智能采購業務服務”、“數字物流業務服務”、“全景質控業務服務”等組成的各種專業微服務為前端的物資專業輕量級應用、各專業條線的數據及業務接口服務;
? 提供“統計分析服務”、“異常預警服務”、“智能優化服務”、“業務預測服務”、“指標管控服務”等運營微服務為前端的統一運營數據接口。
(2)增值服務:
?基于頁面和權限集成方案,為物資采購業務、物資合同管理和物資結算業務提供內外部間協同辦公通道。
3.3實施路線
智慧運營中心實施階段按照“迭代建設,持續優化”的原則進行業務需求梳理以及功能場景建設。業務需求梳理按照四個批次滾動梳理,功能場景分為統推、試點、推廣進行五個階段迭代建設。業務需求梳理與功能場景建設分別
現每季度迭代更新,持續不斷優化、完善系統功能。
四、信息化主要效益分析與評估
4.1信息化實施前后效益指標分析
4.1.1. 經濟效益
?提升運營效率,降低供應鏈運營總成本;
?加強供應鏈協同運行能力,強化風險管控,提升響應速度及應急調配能力;
?提高需求側服務水平和質量,降低供應鏈風險成本;
?有效幫助客戶提速供應鏈運營,減少人員配置,節約人工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
4.1.2. 管理效益
?提升供應鏈運營能力;
?支撐多元化供應鏈運營細分模式;
?助力綜合能源服務等新業態發展;
?通過決策分析能力升級,支撐供應鏈戰略轉型提供支撐,為公司“建設具有卓越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 貢獻力量。
4.1.3. 社會效益
?通過智慧運營中心指導供應鏈高效運營,支撐公司接電服務水平,為提升上海營商環境作出貢獻;
?通過物資智慧運營中心建設,樹立能源及公用事業行業資產密集型企業智慧供應鏈決策中心典型范例與藍本。
4.2信息化實施對企業業務流程改造與創新模式的影響
?業務管理基于既定的流程、策略和規則,構建業務自動智能處理自適應小循環;
?供應鏈運營以問題分析、數據分析、知識提煉為基礎,持續優化完善流程、策略和規則,構建體系自進化大循環,為物資專業管理、公司價值實現、國家社會發展、戰略資源投入提供決策支撐;
?智慧運營中心通過業務監控預警、異常智能處理、多維分析預測、策略智能優化等功能協同運作,形成智慧供應鏈閉環管理,助力供應鏈運營持續優化。
4.3信息化實施對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作用
?建成后的智慧運營中心將充分發揮其價值創造能力,保障工程建設物資供應,提升產業鏈整體運營效率;
?推動公司其他專業工作模式配套調整,增強快速響應需求能力,助力公司提供高效、快捷的電力服務,打造一流現代化配電網;
?增強設備全方位質量管理,支撐公司打造本質安全電網;
?強化基于量化數據驅動的精益管理提升,助力公司管理轉型升級;促進產品質量,助力公司打造世界一流的能源互聯網產業集群;
?構建柔性敏捷供應鏈運營系統,助力公司拓展市場化業務新的利潤增長點。
五、實施經驗及推廣意義
5.1實施經驗
建立現代(智慧)供應鏈體系智慧運營中心,需對全供應鏈各部門、全流程各環節所需的信息進行梳理,系統性地標準化、規范化數據管理,需要專業人員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梳理、清洗數據,設置統一數據標準,工作量極大。因此,建設智慧運營中心需保障資源投入。
5.2推廣意義
供應鏈智慧運營中心體系及其實踐經驗具有行業全面推廣價值:
?電力行業企業多為資產密集型企業,供應鏈管理是貫穿公司生產經營管理的主線業務,企業普遍存在供應鏈各環節孤立、缺乏有效全流程監控手段、供需不匹配、運營成本過高等方面的困擾及問題,供應鏈智慧運營中心體系是一套系統性解決方案,有機融合了管理理念、技術方法、信息手段,統籌資源配置,能夠有效解決資產密集型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通病與瓶頸。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供應鏈智慧運營中心體系從企業全局視角出發,為電力企業提供合理可行、分步實施的路線圖和行動計劃,為供應鏈智慧化轉型與提升提供了參考藍本。
六、下一步改進方案及物流信息化建議
下一步核心工作是開展智慧化運營,應用體系建設成果,全面開展新體系、新模式的運作,評價體系運行效果,持續完善創新,打造央企及電力行業現代(智慧)供應鏈建設示范樣板。具體工作及建議如下:
?完成業務需求、功能場景建設的全部滾動迭代,確保上線系統同時滿足傳統運營需求與智慧化運營需求,全面實現業務自動化、數字化與智慧化;
?展開體系運行效果的階段評價,從質量、成本、效益、風險四個維度,建立現代(智慧)供應鏈成熟度評價模型,對各單位運行情況進行總體評價;
?全面評價總結公司引領建設的能源行業現代(智慧)供應鏈體系的運營質量和效益,構建能源行業標準。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