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簡介
圓通全球集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球集運”)成立于2017年2月,是上海圓通蛟龍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也是由圓通速遞有限公司承建的“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中物流信息互通共享平臺項目的實際運營主體。公司旨在通過對物流產業的深度研究,結合先進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搭建覆蓋全國乃至國際業務的物流服務平臺,支撐開展物流數據融合和分析、物流數據共享與開放、物流倉儲運輸配送智能協作等技術的研發和工程化,建設覆蓋全國的大規模、高度信息化、高品質、多種運輸方式并存的示范性物流服務平臺。
全球集運現已整合實際承運商近140余家,車輛14萬余輛,司機21萬余人,線路10萬多條,累計運單量196萬多單,網絡覆蓋全國31個省份和120個城市,業務輻射全國重點區域。
自成立之日起,全球集運團隊即參與上海圓匯技術有限公司的信息化建設,結合實際業務需求和未來發展需要,為其打造優質、高效、安全、智能的無車承運平臺。
上海圓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圓匯”)于2014年9月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創立,注冊資金1億元,與全球集運同為上海圓通蛟龍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連續兩年入選交通部“無車承運人”試點企業,并在最新公布的無車承運試點企業綜合監測評估排名中位列上海市第一。
二、項目背景
以公路貨運物流為代表的傳統貨運物流歷來存在“小、散、亂、差”的情況,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供需匹配效率較低、物流資源未能優化配置、物流服務質量不佳等一系列問題尤為顯著。近年來,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虛擬車貨匹配公司陸續出現,利用線上平臺整合貨主、車主需求信息并進行交易撮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車貨匹配效率。但多數貨運平臺未能真正做到物流全流程服務,缺乏規范的運輸監管體系和有效的風險防控能力。
根據2018年9月發布的《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無車承運人試點綜合監測評估情況的通報》(交辦運函〔2018〕1398號)顯示,部分試點企業仍存在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車承運、未承擔全程運輸責任,車輛定位異常率高,車輛資質審核不嚴格的問題。對于需要承擔運輸責任的無車承運人而言,提供全套供應鏈的優化、方案設計,提升整體運輸效率和安全性,是承運人必須解決的問題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建設內容
上海圓匯以“互聯網+物流”的創新經營模式,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結合圓通在快遞物流行業的豐富實踐經驗,集約整合和科學調度貨源、車輛、站場等零擔物流資源,打通供應鏈各個環節,實現供應鏈端到端一單到底的業務場景,有效提升運輸組織效率、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全球集運在公司自有平臺的基礎上,為上海圓匯實現定制化服務,滿足其個性化需求,搭建運盟集運平臺。
運盟集運平臺以實現貨物全鏈路的業務需求為出發點,橫向聯通物流上下游企業,提供訂單入口、運力協同管理、運輸監控、結算管理,并擴展金融保險、加油及ETC優惠等增值服務;縱向開展精細化營運,關注車輛管理、安全管理、合同履約、客戶關系處理等營運細節,提供核心數據實時、精準獲取,車輛運行軌跡、車輛異常信息、駕駛員操作數據實時反饋等功能。
(一)平臺架構
運盟集運平臺主要由服務應用系統層、核心組件層、設備及應用接入存儲模塊、數據分析挖掘模塊組成。整體采用前后分離的模式,客戶端與服務端分離,保證了平臺系統服務的持續性、穩定性。其中服務端采用MVC架構模式,作為常用的敏捷開發框架之一,具備高可用性、高可維護性、應用普遍等特點。客戶端包含了系統控制中心(平臺方)、用戶Web端與App移動端。
(二)功能介紹
運盟集運平臺現已搭建訂單管理系統、承運商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運輸監控系統以及結算管理系統等多個子系統,實現了貨物運輸的交易透明化,運輸過程可視化,費用結算系統化。
1、訂單管理系統
訂單管理系統包括貨主模塊、承運商模塊。其中貨主模塊具有訂單創建、訂單取消、車輛異常上報、訂單搜索、訂單列表等功能。承運商模塊具有線上運力匹配功能、訂單搜索、接單、派車等功能。
訂單創建功能改變了傳統的線下電話、郵件、QQ等方式的訂單需求下發方式,解決了傳統模式下訂單信息傳遞單向、滯后問題。
訂單列表功能可以實時展示訂單數量,有效記錄交易行為,解決了傳統模式下貨主與實際承運人之間產生糾紛后的責任界定問題。
通過訂單取消功能可以實時取消訂單,并將取消信息第一時間反饋至承運商,以便承運商及時取消運力匹配。
車輛異常上報功能通過在線反饋,可有效解決實際到達車輛與訂單需求不符帶來的糾紛問題。
2、承運商管理系統
承運商管理系統包括承運商管理、車輛管理兩個模塊。承運商管理模塊通過線上的招標、投標、競標的方式,篩選出符合貨主要求的實際承運人,并對實際承運人的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稅務登記證、道路運輸許可證、物流責任險保單、企業法人信息、銀行開戶許可、稅務報表及審計報告進行嚴格的審核,為平臺儲備優質的運力建立第一道保障。
車輛管理模塊重點對實際承運人所提供的車輛基本信息、車輛登記證、車輛行駛證、車輛道路運輸許可證、車輛保險、車輛附加設備進行審核,審核通過的車輛才可以調用。于此同時車輛管理模塊還具有黑名單功能,對嚴重違反平臺運輸規則的車輛將不再調用。車輛管理模塊為平臺儲備優質運力建立第二道保障。
承運商管理系統正逐漸建立運力提供質量、車輛準點率、車輛事故率、旺季臨時運力供應情況等多個維度的承運商評估體系,為平臺儲備優質運力建立第三道保障。
3、運輸管理系統
運輸管理系統包括調度端、司機端。運輸管理系統調度端包括電子營運單創建、運單查詢、信息備注、運輸日志查看、數據報表導出等功能。司機端包括運單的實時接單、電子圍欄到發車簽到、在途異常實時上報等功能。
運輸管理系統實現了由紙質單向電子營運單的轉變,增加了準確性和便捷性的同時,降低了成本投入。實際業務開展過程中當結算車型或運行線路需要臨時變更時,可通過信息備注功能進行備注。
運輸日志查看功能便于平臺調度人員實時掌握車輛在途情況,更好的進行后續運輸組織工作。
運單的實時接收功能讓司機及時獲取運輸任務,做好運輸準備。
電子圍欄到發車簽到功能通過獲取手機定位,實現系統自動簽到。為司機的發、到車及時率考核提供準確依據。
在途異常實時上報功能,實現司機異常問題的及時有效報備。
4、運輸監控系統
運輸監控系統包括車輛監控模塊與報表導出模塊。
車輛監控模塊包括異常情況警報提醒、車輛實時位置查詢、車載定位軌跡跟蹤等功能。異常情況警報提醒基于大數據統籌分析,為運輸計劃提供指導、優化意見。車輛實時位置查詢功能基于車載物聯網技術、北斗定位技術、移動互聯網及云計算等技術,實現車輛運輸過程的全程可視。車載定位軌跡跟蹤可實現車輛歷史軌跡回放查詢。
5、結算管理系統
結算系統包括結算單管理、成本預計、結算計費、在線支付等核心模塊。
結算單生成功能通過結算子系統與運輸管理子系統之間的信息傳遞、數據共享,有效獲取上游運單信息后,系統實時生成結算單(依據運單狀態可分為發車結算單、完結結算單)。并提供結算單合并功能,支持人工合并結算單,解決了實際結算需求與系統生成結算單不符的問題。
成本預計模塊根據起止點、里程區間、結算車型、基準油價、結算方式等設置標準價格,結合活動價格、基準價格、車型系數、真實油價等建立價格體系模型,進行運輸前期的成本預估等。
6、系統建設小結
平臺建設過程中深耕運輸時效、運輸安全保障功能細節。僅以電子圍欄到發車簽到功能為例,為解決運輸時效延誤時的判責、司機到發車準時率考核等問題,平臺在司機端通過手機APP獲取定位,調用百度鷹眼的定位與電子圍欄觸發功能,結合車輛GPS定位終端采集車輛軌跡驗證,以及部分發貨、收貨點的發到車掃碼簽到信息,實時獲取多方數據按照一定的業務規則取終值,并為平臺客服人員處理異議時提供數據支撐。而正是因為深入業務前線,針對細節進行打磨,才使運盟集運平臺作為作為真正的承運平臺落地實施,運行通暢。
(三)業務運營
基于“物流信息平臺+無車承運人”模式的深入認識,平臺逐步促成了以流程信息化、服務標準化、管理規范化、運營數據化、業務多元化、注重風險防控為特點的業務運營模式。
1、流程信息化
運盟集運平臺作為第三方無車承運物流平臺,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對運力、貨源、場站等物流資源進行在線管理,集中整合和調度,以實現了各類物流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了貨主運輸需求到平臺運力需求、承運商運力需求到司機運輸確認等環節的信息在線傳遞,有效提升了運輸組織效率。平臺的承運商里程利用率、平均等貨時間和交易成本等指標都得到明顯改善。
2、服務標準化
運盟集運平臺平臺基于線下多年的實操經驗,依托大數據沉淀與分析,針對整個運輸過程的所有環節建立了嚴格的服務標準。包括收貨標準、貨物包裝標準、裝卸車標準、中心到車接車標準、配送標準、收費標準、結算標準、客服標準等等,厘清了從訂單產生到配送完成各個環節的運輸參與人的責任邊界,規范了參與人的物流行為,最大限度的保障了運輸質量。
運盟集運平臺在實際業務開展過程中,通過對客服排班、響應時長、交接班質量、工作內容、異常登記、反饋、處理流程、客服話術等多個方面建立的標準化客服工作體系,實現整個業務鏈路線上線下全覆蓋、細分工的客服服務標準化,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用戶的投訴率。
3、管理規范化
運盟集運平臺通過建立物流全鏈路各參與要素的管理體系,實現了對實際承運人運營質量的有效管控。
平臺通過線上的招標、投標、競標等方式,并重點審核實際承運人營業執照、道路運輸許可證、物流責任險保單、企業法人或司機信息、稅務報表及審計報告等資質信息,初步建立運力池。
運輸過程中借助北斗定位、車載物聯網、百度鷹眼、移動互聯網及云計算技術,對司機的駕駛行為、車輛的運行狀態、車輛的運行軌跡進行實時有效的監控,并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及時預警。
運輸過程結束后,從安全事故、車輛故障、服務質量、投訴舉報、社會信用等多維度對實際承運人進行考評,優勝劣汰,逐步完善運力供應商考核標準。
4、運營數據化
運盟集運平臺的數據分析挖掘模塊,幫助上海圓匯從評價過去、優化現在、預測未來三個方面展開數據化建設工作。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對運輸過程的每個環節、各個參與要素的行為或狀態進行單節點、多節點銜接監控,獲取承運商信息數據、車輛狀態數據、司機信息數據、路由數據、裝載數據、時效數據等等。通過大數據沉淀與處理,平臺一方面可對現有無車承運業務的實際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宏觀把控整體運營狀況;另一方面可進行服務質量數據分析,找出問題出現的根源并針對性優化改善,提升平臺服務質量。同時為企業組織戰略、業務流程、崗位職責等的制定和優化提供參考。
5、業務多元化
以無車承運人的運輸業務為基礎,向上下游產業進行延伸,通過打通上下游產業中各類企業的業務關聯,實現了業務升級和全鏈路各參與要素的共贏。
基于與下游產業(如制造業企業、商貿企業)的承運服務,同時提供倉儲、包裝等增值服務和訂單管理系統、倉儲管理系統等技術服務,通過集約化、專業化的操作,降低的單個企業的物流操作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使得上游企業更加專注于生產和銷售環節,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降低下游企業的經營成本。
基于與實際承運人的委托運輸服務,同時提供園區租賃、服務標準優化提升、線路優化、工商代辦、加油及ETC優惠等增值服務和運輸管理系統等技術服務,并促使實際承運人與上游行業中的運輸工具制造企業、物流園、物流設備企業、物流金融企業等以更低的成本建立業務關系,進一步提升優質承運商的競爭力。
6、注重風險防控
運盟集運平臺十分重視風險防控,風控覆蓋貨物交付承運人到貨物送抵收貨人整個過程,著重從無車承運人自身風險、下游承運人風險、上游托運人風險、托運貨物風險、承運托運關系風險6個維度建立了基于二分類Logit的封閉式風險防控模型體系,確保無車承運平臺業務平穩順利開展。
為最大限度的規避運輸風險,運盟集運平臺還注重償付能力制度建設,積極與平安、人壽等保險公司建立合作,共同探索創新適合無車承運運營特點的保險產品,如無車承運人責任保險、平臺資金賬戶安全險、司機免責險、放空險、延誤險等等。
四、效益分析
1、信息化實施前后的效益指標對比、分析
運盟集運平臺的實施大大提升了無車承運業務的整體運行效率,降低了運輸成本,同時增加了運輸業務的安全保障。
系統實施前訂單響應及時率約為58%左右,實施后提高至99.9%;平臺基于貨量預測模型結合實際運輸業務開展,提升調度工作效率可達80%;平均每噸運輸費用較之前降低約17%,同時大大提高了平臺計費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此外根據交通運輸部無車承運人試點綜合監測平臺數據推算,試點期間運盟集運平臺車輛定位正常率提升約29.63個百分點,車輛資質符合率、單據接入正常率、運單和資金流水匹配正常率連續一年達100%。
2、信息化實施對企業業務流程改造與創新模式的影響
運盟集運平臺對于促成上海圓匯無車承運業務的流程信息化、服務標準化、管理規范化、運營數據化、業務多元化,以及提升風險防控水平,都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僅以承運商資質認證為例,實施前從承運商提供資質材料到認證完成,平均耗時約為5個工作日,平臺上線后平均認證耗時僅需1個工作日。通過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及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手段,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業務運行效率,同時保障了客戶服務質量。
3、信息化實施對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作用
運盟集運平臺嚴格按照交通運輸部無車承運試點相關工作要求,一方面努力建設完善物流標準化、信息化平臺的搭建;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平臺構建實現一站式運輸服務,并基于現有業務不斷拓展增值服務,打通上下游產業的業務關聯,實現業務升級。在最新公布無車承運人試點綜合監測評估排名中取得上海市第一的好成績,貨運總量上也大幅增加,企業競爭力得到明顯提升。
五、經驗總結
物流行業的競爭正在從“價格戰”逐步轉向“服務戰”,如何充分 “無車承運人”模式的優勢,為貨主、實際承運人提供更廣泛、更專業的服務,是各個無車承運平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在推進無車承運平臺物流信息化與標準化的建設過程中,運盟集運平臺逐步實現了交易、運輸、結算等各環節透明化,建立健全運輸安全、服務質量、用戶誠信及事故賠付等管理機制;依托信息化平臺,加強了上下游供應商的溝通反饋,實現一站式運輸服務的同時,與貨主方、車源方、下游分銷商、甚至最終客戶形成形成了一條以信息平臺為核心的無車承運供應鏈;逐步發展了物流金融服務,物流方案咨詢服務,物流信息服務與保險服務,滿足多元化的用戶需求。
六、未來展望
未來運盟集運平臺將繼續秉承著創新、協調、共享的發展理念,進一步完善平臺功能、優化運營團隊,通過全鏈路業務信息化系統的搭建、科學高效的運營管理方式,實現對平臺現有服務產品和運營模式的創新。
1、完善信息系統,增加科技競爭力
通過敏捷開發的方式,針對無車承運起步晚、業務模式多元化等特點,就數據采集、異常監測、異常處理、統計分析、公共數據查詢等方面快速迭代和優化信息系統,提高系統兼容性、完整性、準確性、及時性。
2、加強平臺運營,以服務換市場
進一步提升運營管理團隊專業化水平,加強平臺運營能力,實現系統價值最大化。在平臺的建設、優化,前端的行為分析、數據挖掘、流程優化,相關活動策劃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獲取市場的認可。如:通過用戶行為分析,刻畫用戶畫像,從中挖掘更優質的資源;加大司機培訓力度,提高司機信息反饋能力,實現無車承運全程監控的可行性;提升客戶服務能力,提高客戶體驗,增強用戶粘性。
3、發掘業務亮點,擴大平臺影響力
在服務標準化方面,做好信息開放、無礙溝通、運力貨源雙向評級、流程跟蹤;在吸引運力方面,提供穩定的貨源、合理的價格;落實無車承運相關稅務政策,提供可操作的進項抵扣實施方案,切實解決道路貨運行業運輸業務外包模式下進項抵扣不足、實際稅負加重等實際問題。在給貨主提供優質服務、為車主爭取合理收入之間尋求平衡點、攻克行業痛點。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