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利用具有增強現實(AR)技術支持的在線通訊協作軟件TeamViewer開展客船現場監督遠程核查實踐(相關介紹詳見《中國船檢》2020年第二期)的不斷深入,發現該軟件在具有增強現實AR特點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有必要予以再深入探討以幫助讀者進一步增強認識。
現實挑戰下的思考和分析
1、遠程核查實施軟件的選擇
利用微信、QQ等公眾使用率高、操作簡單的聊天工具中的視頻聊天功能來實施,應該更容易上手,但不可忽略的是這些聊天工具的私人交流軟件屬性。考慮到執法的嚴肅性和相關取證要求,應該選取遠程辦公軟件,而在這些遠程辦公軟件中,目前唯有TeamViewer系列軟件具備了增強現實(AR)功能,這一點符合海事執法的預期要求。為進一步說明,特比較如下表:
2、對遠程核查的覆蓋面的思考
遠程核查的探索,目的就是為了從點到面,實現遠程核查到遠程監管的跨越。但相比較局限于客船的遠程核查,遠程監管很有可能會涉及到停泊在錨地的船舶,那么,網絡支持這一核心要素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于船舶網絡的配備,筆者通過調研了解到:我國部分國內航行船舶安裝了較為昂貴的基于北斗導航的網絡系統,也有部分船舶安裝了4G網絡系統并形成了船舶內部的局域網,有條件的船舶還安裝了上述兩套系統。看似網絡資源充足,但隨著調查的深入,我們發現能安裝船舶局域網的國內航行船舶仍在少數。
同時在已經布設船舶局域網的情況下,船舶機艙的局域網布設還是受到限制,在船舶機艙主要通過有線網絡連接,最多也就是在機艙集控室布設WiFi。這主要是因為船舶機艙諸多設備的屏蔽作用和機艙電動馬達運轉的電磁干擾較強這兩個原因。并且,對人員較少進入的二氧化碳間等處所也不具備布設WiFi的基礎。因此,海事遠程監管在技術性較強的檢查種類上受到的網絡資源支持還是有一定局限性,就目前的網絡技術發展階段和船舶的實際配備,很難實現海事所有現場檢查種類的全覆蓋。
現實情況下所面臨的挑戰
在硬件的挑戰方面,在實踐中遇到較多的是:智能手機不再“智能”,硬件問題成為硬傷并帶來挑戰。在船舶公用上安裝TeamViewer Pilot軟件后,雖然軟件可以安裝成功,并正常顯示設備的ID碼,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船上不少手機在與執法人員遠程連線成功后,執法人員僅能聽見船方的聲音,無法看到畫面。根據船方反饋,手機連線成功后畫面里出現了“未找到ARCore——此App要求使用ARCore。若您拒絕安裝ARCore,將不支持您的設備”等字樣。按照提示要求,船方分別根據自身手機型號在相應的應用市場或應用商店下載安裝ARCore應用后,后續連線依舊存在有聲音沒有畫面的情況。針對上述“怪象”,筆者進一步排查發現,在大多數情況下,舊機型不支持ARCore平臺的主要原因是硬件功耗。增強現實的要求極高,這意味著設備需要大量資源才能流暢運行增強現實。使用較舊的非兼容設備時,增強現實的體驗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我們認為在試行過程中遇到了船方的移動設備終端跟不上軟件的先進性,成為推廣的一大阻礙。此外,我們還發現ARcore作為Google用于增強現實體驗而構建平臺,其使用條件還與設備是否通過Google的AR支持認證有關,而目前我國國內的設備并不搭載Google應用商店,這可能也是導致程序運行不暢的原因之一。對此,筆者認為隨著技術不斷發展和5G的不斷普及,硬件適應性將獲得不斷普及的局面。
在網絡信號方面,筆者在現場了解和前期遠程測試中,也發現了一些新的導致運行不暢的因素。在現場實地了解過程中,筆者現場模擬使用船上的公用無線網絡和手機4G信號,發現自身手機的4G信號明顯在畫面質量、通訊順暢方面更為優。據了解,轄區客船上使用的無線網絡屬于地方政府提供給出行市民使用的免費WiFi服務公共網絡。該類型的公共網絡,相較于國內運營商采用“點對點”連接技術的4G網絡,在速度和覆蓋范圍上都稍顯遜色,導致了畫面質量和通訊上的不足。經比較,WiFi設備使用的是非授權頻段,多種設備在同一頻段,很容易造成網絡堵塞,網速變慢。比如我們常見的2.4GHz頻段,除了WiFi網絡之外,還有藍牙、無線鍵盤和鼠標等共用一個頻段,很容易對網絡質量造成影響。而4G LTE使用的是授權頻段,每一個頻段都有嚴格的劃分,運營商使用的頻段都不一樣,所以基本不會出現網絡堵塞的情況。
此外,考慮到公共WiFi網絡服務的公眾屬性,很多人在使用免費的無線網絡的時候,會毫無顧忌地在線觀看視頻電影,下載文件等,導致其他人在使用網絡的時候網速變慢,影響上網體驗。那么最終的結局就是導致WiFi信號的提供者針對每一個連接終端進行網絡限速,例如每部設備只提供定速的網絡,而這樣的網速對于視頻流通信甚至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則明顯“力不從心”。
對此,筆者認為,在船舶遠程核查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條件下,可以考慮由海事部門與電信部門進行合作,建立船舶遠程核查專用信號基站,其覆蓋范圍可以根據監管范圍劃定,通過定向流量傳輸,達到網絡信號升級的目的。通俗而言,就是開展遠程核查軟件專用的類似定向流量包的服務,以解決目前信號問題。
從人員認知程度不同所帶來的挑戰看,考慮到疫情防控期間盡量減少集中開會的要求,目前對于軟件的推廣和指導上,主要通過制作船員/執法人員使用操作指南來進行。然而在推廣過程中,無論是船員、還是海事執法人員都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狀態。一方面,由于軟件功能相對比較復雜,船員對利用增強現實技術這類新穎軟件的接受能力不強,例如,在使用過程中船員容易誤觸碰手機或平板終端屏幕,導致屏幕中出現很多3D標記或者標注,卻不知如何刪除。甚至也有船員提出建議,能否用微信開展執法,這樣更加熟悉些。另一方面,對于海事執法人員,由于缺乏內部的集中培訓,對軟件的認識程度也不足,普遍認為該軟件屬于視頻通話軟件,對遠程核查工作仍處于陌生階段,無法運用自如。從長遠來看,這一問題在遠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一方面,要加強對船方以及執法方的意識宣傳,增強遠程核查的雙向認同感,要讓船方及執法方充分了解到遠程核查的便利性及優勢,使受教者首先產生“動力”。另一方面,考慮在指導方式上,從簡單的指導手冊擴展至視頻指導、動畫指導,通過更加簡潔明了、更加生動且引人興趣的方式進行性指導。在疫情結束之后,加大實地指導力度,克服在應用過程中發生的問題,使軟件獲得更好的適應性與接受度。
基于AR技術實施遠程核查探索的意義
除了上述所需面臨的挑戰外,考慮到目前技術和網絡支持局限性,綜合船舶現場監督檢查的種類,筆者認為,遠程核查還不能完全替代現場監督檢查。一方面,對于船舶而言,很多問題,特別是細節問題在沒有去現場實地了解的情況下無法做出正確判斷,對于設備實際使用情況、材質等判斷無法做到精確無誤。另一方面,通過遠程視頻或AR技術檢查船舶,需要船方配合,執法人員的靈活性不夠,對于檢查角度、視角的控制等大部分掌握在船方手里。比如,在實地現場監督檢查時,執法人員可能在無意識下發現細節性缺陷,但在遠程核查中,可能會出現船方故意遺漏一些有問題的細節以躲避處罰的情況發生。
盡管如此,這并不妨礙船舶遠程核查作為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期采取非接觸式執法的一個特殊做法的嘗試。畢竟,相比于電子證書、自主船舶和遠程檢驗的研究探索,遠程海事監管還僅僅停留在概念階段,但通過本次疫情防控的大考,使用具有AR技術支持的TeamViewer來開展船舶遠程核查工作,遠程海事監管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為未來的研究和實施探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礎。
此外,如果我們僅僅將目光放在當下,實現非接觸式海事執法,只需要一種開展遠程核查的載體即可,如微信和QQ本身所具有的視頻通話功能來實現。但如果在實踐的探索過程中,既可以實現非接觸式海事執法,又體現對未來執法模式的探索,那將能立足長遠,所解決的問題不僅僅局限于當下。在如今5G商用進程加快,AR技術在商用領域的大規模普及,并可能迎來爆發點的當下,非接觸式“5G+AR”海事執法模式變成了可能。可以說,利用具有AR技術支持的在線通訊協作辦公軟件來開展船舶遠程核查,雖讓我們認識了當下應用的困境,卻讓我們看到了未來,這不失為海事管理部門擁抱科技信息技術發展潮流,適應并提升水上安全監管水平的戰略舉措之一。
所以,船舶遠程核查在現階段的探索過程中,跟船舶遠程檢驗一樣,仍有其獨特的發展空間。一方面,從船舶證書的核查方面而言,目前,國際范圍內都逐漸開始流行船舶電子證書。電子證書應用的主要目的是依托現代化設備的普及,提高船舶各相關利益方的行政效率和降低紙質證書管理帶來的行政成本,雖然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其發展形勢良好。對于船舶遠程核查而言,電子化的船舶證書為遠程核查提供了便利,執法端只須遠程查閱電子證書就能輕松達到核查證書、文書、記錄、人員持證等方面的目的。另一方面,船員操作、船舶結構、構造、設備等“硬件”方面的核查,通過遠程視頻連線,可以輕松通過畫面觀察船員操作流程,觀察設備運行狀態和船舶結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船舶檢查的目的。此外,如同當時傳統證書從電子證書的概念到嘗試性應用再到逐步普及的現代化歷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從單純的圖像到視頻,從視頻到AR,將來很可能出現5G萬物互聯,相信對于船舶遠程核查而言,可以說是前景一片大好。
就海事遠程核查而言,較為復雜和技術性要求較高的船舶安全檢查在短期內還不具備法律程序的支持確認和客觀的網絡條件支持。但針對較為簡單且定向的船舶現場監督,特別是對航線相對固定的港作船,如客船或經常在轄區作業的供受油船舶、垃圾接收船等,此類船舶從監管角度來說現場檢查頻次高、檢查項目和內容相對固定,本文所介紹的遠程核查方式和方法應該有一定的推廣價值。但考慮到疫情的突發狀況,將其轉化為常態化的執法模式還需要上級的政策支持和內部的程序完善。所以,這也是對我們治理能力建設的一次思考和探索。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