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必須以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充分釋放國內市場潛力和堅持擴大對外開放不動搖為動力,真正實現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黨中央面對復雜的國際經濟政治深刻調整大變局、根據國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作出的重要戰略格局判斷,是立足統攬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全面把握我國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進行的重大決策部署,對于我國在謀劃“十四五”的關鍵時期積極應對當前、全面謀劃未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面對后疫情時期全球化結構大變局,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是要為我國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找到相匹配的內源性動力和外向型動力,并有序提高兩種動力之間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靈活轉換機制。一方面,在國內市場和擴大內需層面,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需求層次由低到高逐步提升的內需潛力,加大力度建設線上線下各類產業組織平臺和物流供應平臺,根據不同領域的產業鏈、供應鏈功能導向,強化中央統一規劃和地方分類規劃,實施穩定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經濟功能的平臺網絡架構。另一方面,面向國際市場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搭建開放式、協同化、網絡化平臺,形成基于創新鏈共享、供應鏈協同、數據鏈聯動、產業鏈協作的融合發展模式,從而帶動我國產業鏈的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各類企業和市場主體共同提升創新能力。
當前,推動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必須以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充分釋放國內市場潛力和堅持擴大對外開放不動搖為動力,真正實現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全方位擴大內需,釋放國內大循環的市場潛力。積極推動居民消費回升,重點是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支持傳統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并把教育、醫療、養老、家政、文旅、體育、托幼等服務作為擴大消費新領域,在鄉村振興中推進電商和快遞業發展。全面啟動和支持擴大公共消費,逐步擴大公共服務項目,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確保常住人口享有與戶籍人口同等的教育、保障性住房、就業創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全面推動投資需求,著力推動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重大工程的“兩新一重”建設,形成大規模的投資需求。根據國際形勢、發展需要、產業基礎、產業潛力和產業鏈穩定和競爭態勢等情況,圍繞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重大投資項目,有序推進以數字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進程。以市場投入為主導,支持多元主體參與建設,創新新型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構建多元化投融資體系。以應用和需求為導向,挖掘我國市場規模巨大的潛能,形成對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推動轉型、孕育創新作用,推動主要產業鏈各環節及其關聯領域融合發展。
努力穩定外需,培育國際循環的多元化市場。在鞏固優勢的基礎上全面穩定我國外向型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位置。其一,穩定供應鏈,圍繞主要市場布局,重點開拓“一帶一路”市場。其二,加強風險管理,關注后疫情時期供應鏈布局調整趨勢,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供應鏈全球發散型格局,通過提高競爭力贏回訂單和市場份額。其三,推動供應商產業升級,提升我國的產業鏈能力,加快從外貿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其四,積極為外貿企業打通跨國物流難題,加大對多線向國際貨運航空、中歐國際班列、陸海新通道和沿海重要港口的支持力度,全方位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其五,出臺定向性扶持政策,采取措施重點保障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有效降低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被替代的風險。
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暢通雙循環基礎。以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合作為突破口,著力促進我國重要產業鏈在各環節市場主體之間的協同創新。發揮新型舉國體制辦大事的優勢,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的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形成協同聯動、共贏共生的創新生態體系。支持重要產業、關鍵領域的大企業組建聯盟,通過合作發起、共同投入、市場導向、自主運作、成果共享、風險分擔的股份制紐帶,加強影響產品性能、質量和穩定性的關鍵共性技術方面的協同開發。鼓勵各類企業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進行應用研究和二次開發,著力攻克產業發展重點領域的共性技術、核心技術、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瓶頸,以關鍵技術產業化帶動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加快補鏈和定點連接,重點關注雙循環重要斷點。以放開外資金融機構為突破口,暢通國際金融市場與國內資本市場之間聯系通道,為我國產業鏈提供堅實的供應鏈金融支持。對已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各類特殊功能區域和開放平臺,加快大幅縮減負面清單步伐,推動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等高端產業的全方位對外開放。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吸引更多全球產業鏈相關企業落戶中國、加入區域產業鏈集群,特別是要積極扶持和引入全球龍頭企業成為產業鏈集群核心,為后疫情時期贏得全球產業鏈重構格局的有利地位奠定基礎。吸引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采購中心、財務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機構。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外聯委副主任,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