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李敬泉:“構建現代流通體系,人才加持是關鍵”

發布時間:2020-12-15 16:12:14 中國網

當前,我國正處于“十四五”即將開局的重要歷史節點。“十四五”時期,將是我國物流業高質量發展、邁向現代化的重大轉型期,也是產業優化升級、企業競爭力提升和行業雙循環運行的重要時期。在此背景下,高素質、復合型、專業性強的物流人才無疑成為推動物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構建現代流通體系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行業發展兩極分化

高端人才缺口較大

近幾年,物流行業在技術驅動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為行業帶來了無限可能,也逐步取代了部分人工環節,為行業實現降本增效起到極大推動作用。同時,隨著智慧物流的高速發展,高層次、高質量人才不足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對此,中儲智運創始人、總工程師李敬泉指出,我國物流企業呈現出典型的兩重構造格局,一種是位于金字塔尖的頭部企業,擁有現代化管理體系、高度的經營理念和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另一種是從事傳統的倉儲、運輸以及第三方物流的實體物流公司。兩重構造格局也就決定了物流人才分布的兩極化特點,現代物流發展更需要技術或知識密集型人才。目前,中儲智運已在“物流運力交易共享平臺”“網絡貨運平臺”兩個核心平臺的基礎上向供應鏈生態圈延伸,傳統物流人才所掌握的技能顯然已經無法與企業發展相匹配,加之現代高校課程體系設置或過于側重傳統倉儲運輸實務,或偏重于數學建模等方法論,因此,適合現代物流發展的人才仍然比較短缺。

主營大件快遞的德邦快遞對此也有同感,缺乏“技術含量”的粗放式管理方式和經營理念顯然已不足以支撐現代流通體系的建設。目前,德邦快遞的數字化進程正快速推進,無人機、藍精靈等黑科技產品的落地讓物流配送的各個環節更智能更高效。企業不斷推動數字化轉型,更需要大批高素質、專業性強、懂現代管理的物流人才注入。

供需異位難破解

物流教育亟需改革

根據《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 年)》,我國物流從業人員以年均 6.2%的 速度增長,每年新增 180 萬人左右的物流崗位需求。近日,BOSS直聘發布的報告指出,三季度供應鏈/物流類崗位環比增幅達到58.1%,對專業崗位人才的招聘比例由二季度的39.1%驟增到49.4%。

另外一面,物流教育已在我國經歷了逾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期,為何物流人才緊缺至今仍難以解決?顯然傳統物流教育已存在供需異位的問題,與市場需求脫節。

“我認為物流教育需要改革。其一,傳統物流教學的內容核心是運輸、倉儲管理、路徑優化等內容,課程設計過于陳舊,與時代脫節;其二,我國物流領域的高等教育仍然過多的側重方法研究,與物流現場脫節;其三,缺乏基礎性的專業理論教學,物流教育在理論架構與物流現場實際結合銜接方面的教學和研究相對薄弱,最終造成‘各說各話’的局面。”李敬泉詳細剖析物流人才培養與市場錯位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校企協同、深入推進產教融合,重新對物流教育進行定位是十分必要的。

今年7月,由南京大學、蘇州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專家組成的學術專家團走訪了中儲智運,對于中儲智運在數字化供應鏈體系建設上擁有的豐富經驗和成功實踐,在產學研聯合之下進行的智慧物流管理研發等創新工作給予高度肯定。

當然,面對供需矛盾,物流企業自行培養人才也是十分必要的。近年來,德邦快遞通過設立德邦大學來豐富人力資源儲備,保障了在建設智能物流企業的道路上,對各層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

此外,為解決現代物流技術型人才缺口較大的痛點,中儲智運通過知名高校校招和組織 “智運之星”算法編程挑戰賽等活動來展現企業對科技創新、科技人才的重視,挖掘優秀物流科技人才的用心,以及通過科技創新推進數字化供應鏈建設,為行業生態賦能的初心。

李敬泉指出,中儲智運的成立是響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規劃的結果,是央企在物流領域從“互聯網+”作為突破口進行平臺化運作的創新項目。因此,中儲智運在選人用人方面也以靈活創新為前提,積極探索“引得來、留得住、用的好”的用人模式,以期實現傳統物流人與現代互聯網技術的充分融合。

推動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質增效的主要措施,也是我國經濟加強內循環、創新外循環的主攻方向。當前,我國物流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數字賦能的智慧物流已成為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隨之而來的就是對高水平、專業化人才的迫切需要。唯有政企、高校協同發力,不斷完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才能為現代物流體系的快速構建加“碼力”,為“十四五”時期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添“動力”。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