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合作是增強國際經貿活力的重要動力,是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的現實要求,是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開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寬。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交通運輸是開放合作的重點領域,《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對交通運輸開放合作作出專題部署,要求構建互聯互通、面向全球的交通網絡,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深化交通國際合作,通過持續深化開放合作實現交通運輸面向全球、互利共贏。“十三五”期,交通運輸加大對外開放合作力度,取得一系列重大發展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深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是關鍵。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充分利用中巴經濟走廊交通基礎設施工作組等協作機制,有力推進中巴“兩大”公路、中俄黑河大橋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落地實施,“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運輸網絡不斷完善,跨境運輸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
二是行業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升。交通運輸對外開放,運輸市場是重點。深化“放管服”改革,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取消外商投資道路運輸業立項審批,國際海運業全面實現對外資開放。協同推進國內自由貿易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三是全球交通伙伴關系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機制建設是關鍵。夯實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運輸合作分委會、中國—東盟(10+1)交通部長會議等既有合作機制,拓展中國—南非交通合作委員會、中德交通部長論壇等新機制,交通開放合作“朋友圈”越來越大。
四是行業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發揮交通大國影響力,服務全球交通發展。深入參與行業全球治理,主動引導全球海運溫室氣體減排戰略的制定,成功推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成為全球無線電導航系統組成部分。通過國際海事組織等合作平臺,向全球交通業界主動分享疫情防控經驗,為抗疫合作和維護國際物流穩定暢通貢獻中國方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要求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未來交通發展擘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建設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當好“先行官”,是新發展階段交通人的新使命和新擔當。“十四五”期必須開創交通運輸開放合作新局面,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服務助力。
一是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拓展交通國際合作“朋友圈”。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變,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開創交通運輸開放合作新局面,就是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化拓展交通開放合作的多雙邊機制,辦好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擴大筑牢“朋友圈”,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現交通可持續發展。
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要求,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既著眼于高質量引進來,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理念、技術和經驗;又著眼于高水平走出去,鼓勵并支持行業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產能合作,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三是構建新發展格局,以“一帶一路”為平臺推動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要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平臺,優化完善國際物流通道,加強國際貨運能力建設,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確保我國出口貨物出得去、進口貨物進得來,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安全暢通。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交通運輸開放合作應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的宏偉藍圖,牢牢把握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這一主線,深度聚焦“一帶一路”建設和可持續交通這兩大主題,加快開創交通運輸開放合作新局面,加強交通國際交流合作,與世界各國一道,更好推進全球互聯互通、民心相通,為建設繁榮美好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司長 李揚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