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和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2021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提出,要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統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奮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當好先行。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離不開創新驅動和人才引領。行業高校作為交通運輸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要按照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加快構建完善“創新鏈”和“人才鏈”,在服務支撐行業人才需要和創新需求等方面擔當更為重要的責任。
全力融合“創新鏈” 鍛造發展新引擎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實現交通運輸由大到強的歷史性轉變,關鍵也要靠創新。要把創新擺在全局發展的核心位置,加快完善交通運輸“創新鏈”,加強系統布局,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引領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要形成行業內部創新合力。科技自立自強,首先是行業科技創新力量的大融合。當前行業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事業單位均有研究力量,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長,都是行業科技創新的戰略力量。要有組織地進行科技力量大融合、研究資源大共享,依托高水平大學布局建設一批國家級平臺和研究中心,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強國建設要求,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推進裝備技術升級,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形成更多“從0到1”的突破,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例如,作為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在交通運輸部支持下,大連海事大學正聯合中國船級社、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建設無人船交通運輸行業重點實驗室,集中攻關無人貨物運輸等關鍵技術,形成了“合力解題”的新范式。
要集聚行業外部創新助力。未來交通將是集合多學科、多領域前沿技術的交通,需要行業外部科技力量共同努力、推動發展。一方面,要加強與國內頂尖教育科研機構、關聯產業的合作,推動5G、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與交通深度融合,在技術與產業融合中打造一批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另一方面,要注重深化國際交流和科技合作,特別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歐盟國家的合作,積極在理論探索、非敏感技術等方面拓展合作渠道,搶占優勢領域制高點,支撐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系統融通“人才鏈” 厚植發展新優勢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創新的源頭活水,人力資源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依托。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關鍵在于形成以科技領軍人才為引領、中青年科技人才為骨干、高素質青年學生為基礎的“人才鏈”,用“人才鏈”支撐“創新鏈”和“產業鏈”。
要深化行業人才融通。通過有效的政策支持,鼓勵高層次人才在政府機關、行業高校、科研院所等交叉任職,給予必要的人財物自主權和技術路線決定權。以交通運輸新型智庫聯盟為依托,加快建成國家高端智庫,服務中央和交通運輸戰略決策。當前,黨中央將研究生教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大連海事大學也將與部內科研院所優勢互補,按照現行諸多成功范例,院校聯動、科教融合培養研究生,為行業源源不斷地輸送高水平人才。
要推進國際人才融通。后疫情時代,國內疫情防控和發展環境優勢盡顯,正是大力引進國外高水平人才的戰略機遇期。大連海事大學2020年新引進海外優秀青年數量同比翻倍,引進的外籍院士、海外院長、青年人才對提升學術實力、國際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不僅要把人才“引進來”,還要“走出去”,要進一步加大國際人才培養力度,支持更多交通人才到國際組織任職,參與全球治理,以更好爭取國際循環中的戰略主動。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是一場新長征。大連海事大學將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爭當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排頭兵,全力支持“創新鏈”和“人才鏈”構建完善,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新征程上認真履職盡責。
作者:大連海事大學黨委書記 鄭少南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