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介紹
天津糧運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是上海源耀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天津糧運物流以農牧行業數字供應鏈物流平臺為愿景,聚焦于農牧行業物流運輸服務,以提高農牧行業物流運輸效率為己任,其母公司上海源耀農業股份有限公司21年深耕中國畜牧飼料行業,是一家以研發、貿易、銷售、進出口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上市企業,與全球知名的糧油企業嘉吉、路易達孚、益海嘉里、中糧、中儲糧、九三等建立戰略合作;與全國知名的飼料行業企業溫氏、新希望,海大,通威、大北農、雙胞胎等長期保持深度合作關系。
天津糧運物流以自有客戶的物流運輸業務為起點,聚焦于農牧業大宗農產品運輸服務,目前已與國內部分大型飼料原料貿易商,飼料廠和養殖集團達成業務合作,業務覆蓋華東、華北、魯豫及東北地區。
二、項目建設背景
農牧行業物流運輸服務存在“信息閉塞信息化不高、供需匹配效率低下、貨損貨差服務質量差”等問題,由于貨源區域供需差異、貨物價值波動等原因,物流運費相比其他品類貨物低廉,業內物流服務與其他行業相比落后較多,業內物流供應商仍處于“小、散、亂、差”且無信用監管、效率低下等特點,近年來信息化、數字化對于農牧行業仍相距甚遠,如何提高安全與效率的同時提升運輸服務質量建立一套完整可靠物流運輸服務標準,是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根據2019年9月27日交通運輸部發布的《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服務指南》《省級網絡貨運信息監測系統建設指南》和《部網絡貨運信息交互系統接入指南》,基于網絡貨運試點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網絡貨運指導指南,該指南對農牧行業運輸資源利用率低、無運力資源信用體系、運輸過程不可控、貨損貨差無管理等問題提供指導方案與國家政策支持,其與天津糧運物流運力資源構成、運輸服務管理方式、業務運營方式相契合,故糧運運網絡貨運平臺應運而生。糧運運網絡貨運平臺聚焦于農牧行業物流運輸服務。為上游貨主提供定制化物流運輸服務支持,以及網絡貨運管理服務標準為司機賦能,以滿足多樣化的農產品物流需求,旨在成為農牧行業全產業鏈的專業物流平臺。
三、農牧行業現狀
1.農牧行業信息化程度低
農牧行業物流運輸服務屬于大宗商品物流,業內物流企業長期采用傳統運輸管理方式,線下熟人資源經營為主,運力線路局限性較低,區域覆蓋及復制難度較大。行業信息化水平較低,業務經營基本依靠線下人工操作,大量重復機械勞動為主,數據準確性較低、過程監控缺失、紙質憑證數據分析及統計難度大、已損毀等弊端。導致農牧行業物流存在以下問題:①人員效率低下:人為管控異常率高、用工成本較高。②紙質憑證:磅單、回單等紙質文件存儲困難、管理保存成本高。③運輸環境監管缺失:人工后置監控管理風險較高。④結算周期:運費結算周期較長,大量資源被消耗。
2.農牧行業特征性痛點
隨著數字化供應鏈的理論模型的逐漸成熟,已經基本能夠模擬設計出制造業運營實務,在信息流貫通全局下,圍繞市場供需的各項步驟都能從順序串聯轉變為有機并聯,該模型對于農牧行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數字化技術實現了隨農業原料生長、天候影響、市場供需等變量協同處理,預測安排生產制造,提前防范過剩或供應不及時等負面情形產生,但作為農牧行業數字供應鏈的基建之一——物流運輸服務,仍存在標準欠缺,供應端不賺錢和采購端成本高的問題。以當前運輸大宗貨物為例:
1. 玉米物流痛點分析: ① 物流交易環節多,涉及企業多,汽運,船運,港雜交叉進行,整體運輸鏈無有效監控,監裝、接貨無管控貨損率高,最后交付的產品質量無法保障。② 烘干塔,港外/內倉庫都由貿易商或者港口掌握,容易坐地起價,極大增加物流成本。
③ 受玉米行情波動影響嚴重,訂單需求及流向都存在較大的可變性,隨之帶來運價波動大。④ 行業內缺乏運輸的信用機制,價格為運輸的單一考慮要素。
2. 豆粕物流痛點分析: ① 貿易商系統,飼料廠系統,油廠系統幾個信息化系統之間割裂,導致開單,裝貨等流程冗余,司機大量時間花在等待開單和裝貨上,物流效率極低。
② 全國油廠和下游終端數量繁多,運輸線路近千余,沒有整體的物流運輸服務體系。③ 油廠,貿易商實體庫房有限,由于提貨時間的限制和銷售情況的不確定性,無第三方倉儲做為緩沖,解決雙方的脹庫或者小貿易商無庫房問題。④ 物流主體基本都是個體司機和小型物流公司,物流信息部, 沒有大的平臺統一規劃,運輸全程無監管,無貨物險,貨物運輸過程商務風險大。⑤ 沒有可信穩定物流平臺,大型集團飼料廠的合同物流也無法有效開展,從而造成物流成本高。
采用數字化供應鏈管理的企業將會獲得高于同行的競爭力和增長水平,實時同步原料生產、采購制造至分銷的信息,保證物流服務貼近業務需求及時調整運輸計劃,前置建立行業物流標準配合篩選儲備合規、適量的運力,從而來有效避免上方由于信息不互通、行情不穩定及分銷網絡過散帶來運力閑置、運費波動及運力供給不足等情況,因此為支持農牧行業數字供應鏈的發展,農牧行業的物流服務也需迎來新的改革。
四、平臺技術建設
天津糧運基于20年的農牧行業積累,以及對行業的深刻理解與使命感,積極運用移動定位設備、互聯網思維、云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智能化設施來搭建農牧行業的數字供應鏈物流服務平臺,以此來保證行業與物流活動的深度融合。
1. 平臺架構
2. 功能介紹
① 營運系統
營運系統服務于當前業務的開展,改變原先線下交流作業的方式,轉為線上操作同步跟蹤,記錄業務的各個發生事件和節點時間,保證數據的線上化和可溯源,如下圖所示,系統業務流程圖分為貨源競價階段、訂單調度階段以及財務結算三大塊。
貨主發布貨源信息給平臺承運,平臺調度司機運輸,在司機整個運輸過程中,貨主、平臺以及司機均可實時查看物流運輸節點:
② 發布貨源:貨主創建貨源,輸入貨物名稱、重量、包裝、運輸線路、運輸時間等貨源相關信息,發布給下游運輸公司。貨源完成創建后,系統會通過多種渠道(短信、郵件、系統通知)進行推送,保證下游報價的及時性。
③ 貨源報價:平臺、物流商或司機查看貨源,承運方判斷常跑的區域線路是否覆蓋貨源線路且價格合適,若合適則進入貨源詳情頁向上報價承運。
④ 委托貨源:貨主查看平臺、物流商以及司機的報價,根據歷史合作情況以及信用評分選擇合適承運方并委托生成訂單。
⑤ 調度派車:承運方同步生成承運訂單之后,由調度員對空閑司機車輛進行調度配載。
⑥ 司機提貨:司機查看到貨運已中標,選擇待出發的派車單,點擊裝車發運,司機需要上傳裝車照片(選填)以及出廠的磅單照片,并核對提貨的量。
⑦ 物流跟蹤:訂單相關的貨主和承運方可查看訂單狀態,瀏覽裝車照片,照片添加水印,包括時間,地點和上傳用戶點擊調度單,可以看到實際運輸狀態。
⑧ 財務審核:運輸任務完成后,需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進行貨物重量、價格和結算金額的審核,審核完成后對財務生成應收應付明細。
⑨ 財務核銷:可通過銀行渠道選擇線上支付,分批次支付核銷核銷后產生記賬憑證,并更新狀態為已核銷。
2.運輸監控系統
借助數據平臺匯總整合線下業務車輛定位信息,輔助營運系統,監控和分析車輛實際運行情況。現在分為三大模塊實時監控、歷史軌跡查詢、報警大屏。實時監控對象分為執行運輸任務的車輛以及長期合作的車輛,前者關注司機的駕駛行為和貨物安全,后者可在平臺調度使用司機時就近推薦合適司機以及對空閑司機根據距離遠近及常跑線路進行貨源推薦。歷史軌跡用于分析車輛實際營運情況和任務線路的行駛情況。報警大屏,通過對gps數據的分析結合業務關鍵點,等貨、裝車、到車、卸貨進行預警,超過正常設定的閾值時,列入到大屏報警內,提醒運營人員及時介入干預,保證業務的正常開展。
五、經濟效益分析
糧運運網絡貨運平臺建設后大大提高了運輸服務整體運行效率,試運行期間訂單轉化率提升為99%,需求響應時長由原來的8-10小時提高至45分鐘,平臺服務支持后司機運輸效率提升50%左右,通過運輸監控服務提升工作效率80%以上。累計服務貨主1300家、司機超過11000個,除此外試運行期間貨損貨差率、貨物交付及時率、客戶投訴率均控制在較低水平。通過歷史運價監控及基礎運價核算提升報價合理性、提高成交率。糧運運網絡貨運平臺作為農牧行業物流平臺通過自身努力建立健全司機運輸服務信用評價體系,通過對司機證件采集、運輸服務考核、運輸安全評價等內容為從業人員信用建設添磚加瓦。
以農牧行業飼料原料運輸為例,由于裝卸貨環節、運輸環節、天氣等原因存在貨損貨差等人為、非人為差異,導致物流運輸服務過程中貨主與司機對損耗問題中存在爭議。糧運運網絡貨運平臺通過裝卸照片、監裝服務等人工+技術手段幫助貨主與司機建立安全標準,對超標準外損耗通過平臺判別機制公平處理,保障司機及貨主權益。
聚焦農牧領域物流運輸服務而生的糧運運網絡貨運平臺,以提高農牧行業物流運輸服務安全與效率為己任,提升車輛里程利用率、降低司機等待時長、提高配貨效率、提高司機收入且增加當地稅收。建設完善行業運輸服務標準化、信息化服務搭建,在公司發展過程中為農牧行業社會效益提升貢獻一份力量,
六、未來發展前景
對于供需不平衡,資金周轉需求較大,需求端剛需、高頻等行業現狀,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溝通,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建立規模化效應、降低交易環節成本是農牧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智慧供應鏈物流平臺蘊藏巨大的商業價值,而農牧行業這個未被挖掘的金礦,將被供應鏈信息化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糧運運網絡貨運平臺在不斷提高技術能力的基礎上,完善平臺供應鏈服務能力深耕農牧行業,以行業信息化為著力點建設物流服務供應鏈生態圈。連接農牧行業產業鏈,提高農牧行業安全與效率。以物流為切入點為產業鏈賦能貢獻力量,建立健全基礎服務,成為農牧行業物流供應鏈的風向標。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