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運程似錦勢如虹——黨的十八大以來運輸服務發展成就綜述

發布時間:2022-10-20 16:25:24 中國交通新聞網

運輸服務,是交通運輸行業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根本目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運輸服務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錨定綜合運輸服務發展和提質增效目標,優結構、降成本、補短板,從“自足”邁向“自強”,在十年壯麗征程烙下深深的發展印跡:

交通扶貧取得顯著成效,全國具備條件的3萬多個鄉鎮和54萬多個建制村全部通客車;疫情發生以來,交通物流保通保暢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并持續鞏固;旅客聯程運輸無縫銜接,51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327個地級以上城市實現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巡游出租汽車電召服務、網約車“一鍵叫車”和地鐵上下車無障礙渡板等便利老年人出行的服務廣受好評;從業人員收獲更多關愛關懷,全國累計建成800余個“司機之家”;道路運輸營運車輛保有量超1200萬輛,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營運汽車超100萬輛……

黃金時期大作為,先行路上勇擔當。十年來,運輸服務行業處處涌動先行者的勇氣、排頭兵的心氣、從業者的朝氣,開創未來、不負夢想,編織起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幸福生活版圖。

貨運物流 內外聯通 流動中國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東金蘭物流基地,提出殷切希望:“要繼續努力,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多元發展,向現代物流邁進,你們的事業大有可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運輸行業積極拓展服務領域、延伸服務鏈條,構建起經濟便捷、高效優質的現代物流體系。放眼今日中國,現代物流氣象更新,一幅充滿繁榮與朝氣的流動中國圖景正徐徐展開。

暢通“大動脈”,服務“雙循環”——

8月30日,滿載1200多噸化肥的首趟中老鐵路“一單制”貨物列車從王家營西站緩緩駛出,經鐵路、公路兩種運輸方式,完成從中國昆明到老撾萬象的跨境運輸,一票到底讓貨主享受了一次委托、一次繳費、一箱到底的便利。

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構建起安全暢通的國際物流供應鏈服務系統。82條中歐班列運輸線路,累計開行已超5.7萬列,運送貨物530萬標箱。交通運輸部等8部門出臺《關于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 加快推進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的意見》,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19個國家簽署了22個雙多邊國際道路運輸協定,加入《國際公路運輸公約》(TIR公約),積極推動國際道路貨運許可改備案,有力提升了我國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水平。打通國際公路運輸通道,7000公里以上的跨境公路貨運時效縮短至兩周左右,成為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橋梁。

海外倉密集織網,國貨“走出去”有了重要助推器。菜鳥海外倉、京東國際物流在全球220余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端到端的物流配送服務,為國貨出海全面拓展國際物流大通道。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海外倉數量已超過2000個,面積超過1600萬平方米。

質效為先,助力經濟可持續發展——

十年來,交通運輸部聚力開展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和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以提升多式聯運發展水平為突破口,加快優化調整運輸結構。通過健全標準規則等措施,推動交通物流基礎設施“硬聯通”與信息服務“軟聯通”。

運輸結構調整初見成效。自2018年國務院印發《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來,物流企業把握發展契機,與中國鐵路集團公司合作,加快“公轉鐵”“公轉水”,打造“門到門”綜合物流服務。2021年全國鐵路完成貨物發送量47.74億噸,水運完成貨運量82.40噸,與2017年相比分別增長10.85億噸、15.61億噸,貨物運輸逐漸向鐵路和水運轉移。

綠色城配城市再擴容。2017年以來,交通運輸部開展三批共77個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的創建工作。湖北襄陽、廣東深圳等多地圍繞通行便利化和車輛綠色化、標準化以及運輸組織的高效化,構建綠色城市配送體系。

全力做好保通保暢,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疫情發生后,各地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實施分類精準通行保障、“即采即走即追”+閉環管理、重點物資通行證、貨車司機和重點企業“白名單”、全國各地出臺貨車司機免費核酸檢測等政策舉措,靠前服務,主動對接,確保重點物資運輸暢通。今年4月18日以來,累計協調解決貨車司機電話反映問題29萬余項,保障各類重點物資運輸需求28萬余項。全國交通物流網絡總體暢通,交通物流指標穩中向好,重點樞紐全面復工達產。

邁向高質量發展,物流業降本增效成效顯著。2021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例為14.6%,相較2012年下降3.4個百分點。現代物流體系運行,為我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國提供了有力支撐。

規范發展,關心關愛營造健康生態——

2016年起,智慧物流飛速發展,互聯網貨運新業態不斷涌現,物流資源整合更加高效。截至2022年6月,全國共有2268家網絡貨運企業,整合社會零散運力515.6萬輛,整合司機462.3萬人,占全國營業司機比例超過四分之一。

為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2021年9月,16部門建立道路貨運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今年4月,交通運輸部開展新業態平臺企業抽成“陽光行動”,要求貨運平臺主動公示抽成比例、計價規則、會員費,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維護公平健康市場環境。

1500多萬名貨車司機,是道路運輸行業的主力軍,更是千萬家庭的牽掛。全行業努力推進道路運輸從業資格高頻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服務提質增效,持續擴大道路運輸電子證照應用服務范圍;深化貨車司機群體黨建試點工作,實現“黨建有陣地、旅途有溫暖”;全國建成800多個“司機之家”,讓貨車司機在路上“喝口熱水、吃口熱飯、洗個熱水澡、睡個安穩覺”;尋找“最美貨車司機”,營造關心關愛貨車司機良好氛圍。

運輸裝備 安全環保 應變向新

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擁有公路營運汽車1231.96萬輛;城市公共汽電車70.94萬輛——百姓出行從“走得了”到“走得好”,貨運物流由點成線再匯織成網,背后正是這千萬輛運輸裝備的支撐。

綠色智能,清潔運輸蔚然成風——

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已成為全國城鄉居民公共出行的主力軍。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擁有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占公交車總數的71.7%。廣東深圳、山西太原等地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公共服務領域的新能源應用樣板。在萬眾矚目的北京2022冬奧會期間,氫能源客車在冰雪之中擔綱接駁重任,向全世界展現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前沿成果。

2021年,上海、廣州、深圳、北京、成都等12個城市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運量的比重超過50%。城市軌道交通作為一種大眾化綠色低碳出行方式,在城市機動化出行中的占比不斷增長,逐漸成為人民群眾日常出行的首選。

與此同時,貨車排放標準持續升級,2021年7月全面進入“國六”時代。純電動、換電、氫能源等多能源類型重卡加速在港口、礦區等倒短運輸場景中應用,意味著貨車這一大氣污染主要移動源正加速向更清潔、綠色的方向發展。

商用車也成為智能網聯技術率先落地應用的關鍵領域。上汽紅巖智能駕駛重卡在上海港洋山港區等封閉區域落地運營,進一步提升通行服務效率……

政策引航、技術跨越,自主品牌迸發強大活力——

營運車輛使用頻率高、影響范圍廣,安全監管至關重要。2017年以來,交通運輸部組織制定并發布實施《營運客車安全技術條件》《營運貨車安全技術條件》等多項系統性、科學性、引領性的營運車輛安全技術標準,以堅強決心和切實行動,破解長期困擾行業的安全難題。

2021年,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道路運輸達標車輛核查工作規范》,進一步規范道路運輸達標車輛核查工作,加強車輛技術管理,從嚴把好道路運輸車輛入口關,切實提高車輛本質安全水平。鼓勵行業積極推廣輔助駕駛技術,“兩客一危”車輛安裝應用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強化車輛動態監督管理,有效降低了運輸事故的發生。2021年,我國道路運輸行業較大以上等級安全事故發生起數和死亡人數,相比2012年分別下降35.3%和49.6%。

十年來,商用車市場波瀾起伏,眾多客車、貨車企業一方面持續產品更新迭代,推出覆蓋中高端、多場景、多能源類型的全系產品;另一方面持續向行業延伸,努力提供更加完善的購買、使用、維護等全生命周期服務。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我國商用車正在完成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蛻變。宇通、金龍、比亞迪等民族客車品牌攻堅克難,出口至歐美、日本、韓國等汽車發達市場;中國中車等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制造企業已完全具備自主研發、設計和制造能力,產品出口美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一汽解放、中國重汽等卡車企業布局海外本土化生產,逐步實現從產品輸出到產能輸出、技術輸出的跨越。

回首來時路,每一次探索大膽篤定、每一步前行堅實有力;眺望前行路,未來仍可期,運輸服務業的蓬勃發展,已經留下這些頑強向前的開拓印記。民之所需,服務所向;車輪滾滾,一往無前。秉持過去十年奮斗精神和發展經驗,運輸服務行業必將更好服務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