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企業案例 > 正文

上海文景:數字港航供應鏈創新服務平臺

發布時間:2024-01-22 15:35:33 中物聯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分會

一、單位簡介

(一)開發單位簡介

上海文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成立,軟件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專注于提供一站式智慧物流信息化服務,主要包括:智慧港航、多式聯運、智慧陸港(場站)、智慧供應鏈等。公司堅持自主創新,建立起以軟件為核心的服務體系,全部產品均為自主研發,已取得數十項軟著和專利,通過ISO9001、lSO27001、CMMI3級等認證。

作為國內智慧港航領域信息化建設領頭羊,公司產品和解決方案在全國30個省市的上百家物流企業/物流樞紐得到成功運用,包括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唐山曹妃甸港、深圳港、廣州港、青島港、天津港、北部灣港、營口港等多個大型港口,并與國家鐵路集團、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華為、中移動、中遠海運、騰訊云、阿里云、百度云等知名企業,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長期戰略合作,先后承擔了上海市信息化發展專項、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云南省重點科技專項計劃等多項重點科研項目,榮獲中物聯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港口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上海軟件核心競爭力企業、上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成長百家企業等多項榮譽。

(二)應用單位簡介

曹妃甸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是曹妃甸港集團旗下專業從事港口物流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整合了曹妃甸港集團港口物流資源,擁有得天獨厚的口岸物流優勢,經營范圍涵蓋公路運輸、鐵路運輸、租船訂艙、國際船舶代理、國際貨運代理、船舶供應、倉儲加工、期貨交割、保稅倉儲、大宗商品貿易等全方位綜合物流業務,榮膺“4A級物流企業”等多項行業榮譽稱號。

公司以“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全供應鏈綜合物流服務商”為愿景,堅持“平臺化戰略、數字化轉型、集約化服務”的發展思路,創新供應鏈服務模式,延伸港口服務鏈條,完善港口服務功能。公司利用5G、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物流全產業鏈資源,重塑商業發展新關系,通過搭建曹妃甸數字港航平臺、智能網絡貨運平臺、多式聯運管理平臺、對外貿易綜合服務四大平臺,打造全面感知、互聯互通、安全可靠、智能綠色、開放創新的智慧港口,重構多邊界、系統化的港口物流生態圈。

二、項目背景及意義

國外港口發展起步較早,其社會化、系統化、信息化發展水平較為成熟,各項基礎設施以及智能設備的應用率較高。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業務模式變革和創新成為世界各大港口的發展方向。當前,通過現代科技與港口業務深度融合,重構多邊界、系統化的港口生態圈,打造智能、高效的智慧港口,是21世紀現代港口贏得戰略主動的重要舉措。新加坡港、鹿特丹港、迪拜港、釜山港等國際知名港口的智能化與數字化應用已位于世界領先水平,通過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港區、碼頭、堆場、船舶進出港、商務運作等價值鏈協同提供完備的基礎支撐。

我國港口發展起步較晚,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國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額持續增長,港口、航運、貿易行業在倡議帶動下共同發展,煥發出新活力。其中,港口是城市及周邊地區重要的基礎設施,更是全球資源配置樞紐和區域經濟增長引擎,對我國腹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影響舉足輕重。

近年來,京津冀、長三角、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均對各大港口提出了“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的要求。今年頒布的國家“十四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世界級港口群,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重點領域開展試點示范。”為各地港口發展指明了方向,智慧港航建設勢在必行。

然而,港口和航運業的數字化轉型面臨巨大壓力。亞洲國家制造業迅猛發展,港口和航運業的重心也逐漸向東方轉移,面對市場新變化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港口和航運業發展面臨的競爭壓力和困難明顯增多,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嚴峻,結構調整陣痛凸顯,整個港口航運業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港口和航運業務間的資源協同問題亟待解決。此外,港口和航運產業鏈信息嚴重不對稱,傳統國際船舶代理模式技術手段落后,與船東依舊采用郵件溝通,交易效率低下、數據交換渠道不暢,缺乏統一的信息平臺對港口貨物動態和船舶作業計劃進行有效跟蹤,港口船舶相關業務協同效率不高,貨物與船舶資源的合理利用難度加大。

本項目“數字港航供應鏈創新服務平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項目基于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集成應用創新,提出獨具特色的“數字港航船舶集疏運業務協同新模式”,致力于為港口、船東、船代等港航核心作業單位提供高效、協同、共享的數字港航供應鏈一站式解決方案,并通過曹妃甸港、天津港、寧波舟山港、廣州港等港口進行創新應用示范,以試點先行和成功經驗帶動港航領域供應鏈上各企業創新發展,加強港航資源整合,打造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業務協同的智慧港口,重構多邊界、系統化的港航生態圈,帶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創新發展。

本項目應用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主要用于港航集疏運業務協同的全程數字化供應鏈管理,平臺服務面廣、數據準確、操作便捷,達到同類成果國際先進水平。尤其是在曹妃甸港的落地應用,首次推出針對大宗散貨的數字港航平臺,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空白,起到了帶頭示范作用。

三、項目創新示范內容

(一)服務模式創新

【傳統模式】

傳統的港口船舶集疏運模式效率低下,船務、口岸、港區作業方面由于數據存在不同的信息系統中,導致信息協同性較弱、信息傳遞及時性和準確性不高。船代業務必須分別安排代理人到港區現場進行人工填寫信息,再返回本公司輸入到本地業務系統內;盡管部分公司擁有了自己的信息系統,但也需要通過登錄不同單位的系統進行船舶計劃報送、申請或獲取,碼頭再根據報送的計劃進行現場作業安排,整體業務鏈條冗長、復雜性程度與人工成本較高。

此外,由于缺乏統一的信息共享渠道,政府監管部門對港口業務數據獲取的及時性與準確性較低,加上費用結算的規范性和統籌管理難度加大,監管整體效果難以保障。

【創新模式】

在項目啟動前,我們研究了國內外先進模式,做了同類產品對比分析,在業務模式與系統功能上,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有2018年全球最佳貨代Flexport公司、以及國內E-PORTS平臺等。它們支持船舶委托方和船舶代理方在線詢價、報價、簽約、交易、服務全程監控和評價,去掉了中間環節,這樣就提升了船代的獲客能力、降低了營銷成本,提高了傳統船舶代理服務的信息透明度和溝通效率。

在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同時,本項目提出獨具特色的基于資源協同共享、信息互聯互通的“數字港航集疏運業務協同新模式”。該模式能夠大幅度簡化碼頭與船代之間的數據交互難度與溝通層級,全面整合港口企業、物流代理、服務機構、及監管部門的分散資源,增強港口資源利用與調配能力;不僅為港口與航運企業提供了創新一站式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方式,更通過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信任建立,促進港口航運供應鏈上各參與方的協同與政府監管,以開放化、可信任的數據協同平臺來連接各方,打造全面感知、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業務協同、安全可靠、智能綠色的智慧港口,從而重構多邊界、系統化的港航生態圈,形成合作伙伴的多贏、共贏與價值分享。

(二)技術集成創新

本項目充分應用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建立起了一整套分布式智慧港口船舶集疏運數據交換、共享和業務協同模型、技術體系和軟硬件解決方案,通過無縫對接業務鏈上各核心企業和監管機構的管理系統,打通數據溝通渠道,通過源頭數據上鏈的方式來保證數據的真實性與高效傳輸,能夠有效解決“可信問題”(可信數據、可信監管)和“信息孤島”等數據交換與資源共享難題,促進港航企業與行業進步。

n 集成應用區塊鏈的點對點、分布式賬本、REST接口、智能合約、零知識證明等多項核心技術,來建立一整套分布式船舶集疏運數據交換、共享和業務協同模型,并形成標準技術體系和解決方案,高效解決港口船舶集疏運各業務環節中的數據孤島、中心化平臺瓶頸、流程協同低效等傳統技術無法解決的難題。

n 支持大數據智能分析與監控,采用大數據分布式計算方法再結合云技術,整合船公司、船代、港口企業、貿易企業、貨代、海關等各方資源,采集了貨物交易、物流、監管等大量數據。通過預處理、存儲管理、大數據分析挖掘、大數據安全和大數據可視化等技術手段,實現集疏運業務的高效協同作業,同時,基于大量、真實的業務數據,提供科學、可靠的多維度數據分析,促進經營決策和企業發展。

n 采用云計算思想自主研發和搭建的SaaS云應用軟件平臺和B/S架構,將硬件、平臺和應用進行虛擬化,將可伸縮、彈性、共享的物理和虛擬資源池以按需自服務的方式供應和管理,并提供網絡訪問的模式,充分整合和高效利用計算和存儲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可以提供全新且靈活的信息化服務,并能夠更快速、更有效的啟動和擴展服務,提高了部署的靈活性。

n 支持北斗、GPS、GIS、AIS等先進定位技術集成,可獲取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物流動態信息服務,將貨物和船舶、車輛等可追蹤運輸載體綁定,通過可視化的界面直觀了解貨物的運輸動態。

(三)應用創新

本項目從供應鏈角度出發,創新內貿船舶服務與國際船舶代理服務,提出國內領先的數字船代概念,利用平臺資源豐富、整合度高、效率高、準確性強等優勢,將船舶統一調度與船舶規范的統一申報功能納入一站式平臺,提高國際船代與港口的業務協同效率,以強大的競爭力進軍國際船舶代理市場。

本項目創新實現了內外貿航線建設與應用。平臺在傳統內外貿航線建設方案的基礎上,加以流程改造革新,將傳統租船訂艙、船舶信息發布、實時狀況查詢等轉移到統一線上服務,大幅提高內外貿航線運營的便捷性。同時探索內外貿航線建設的智能安排、智能優化,將內外貿航線利用率優化到最佳狀態,并且以直觀的可視化圖表等數據工具,為新航線建設、老航線優化提供重要參考。

本項目提供統一的數據接口服務,與海關、口岸等監管系統高效實時對接。平臺利用豐富的協同指導功能,實現海關監管放行信息及視頻監控信息共享,提升監管信息標準化、規范化和自動化,促進港口、航運企業與政府監管單位、聯檢單位實現協同共享、互聯互通。此外,將紙質的艙單票據通過電子化的方式形成標準、統一、規范的電子單據,在提升港航業務標準化程度的同時,大幅減少紙質單據的打印和跑單成本,推進港航生態圈的綠色、高效發展。

四、項目建設與實施

(一)市場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從跨境貿易方面來看,受到“一帶一路”戰略的積極帶動作用,沿海港口的國際海運運輸需求不斷增加,促進了國內港口及航運業務的突破和轉型;另一方面,港口業務由于受到業務鏈條長、管理機構多等因素影響,船舶、碼頭與運輸需求間的信息鏈不通暢,眾多企業仍然采用較為傳統人工制單、郵件確認等方式進行船期計劃、碼頭作業計劃的安排與溝通,在溝通效率與信息傳遞效率方面亟待提升。

目前,國內港航管理系統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尤其是針對船舶集疏運、無船承運人、船舶代理相關的管理系統發展較緩,在港航資源整合與共享等方面則略顯不足,與供應鏈上下游其他單位的數據對接也較少,不足以支撐現代化智慧港航業務的高速發展。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給港航業帶來了重大影響,全球三大航運聯盟:2M、海洋聯盟和THE聯盟,正在縮減其運營規模,部分航運集團的亞歐航線業務遭受的跌幅為超過20%以上,港口和船舶資源整合利用迫在眉睫。同時,本次疫情主要通過接觸與飛沫傳播,為減少人員直接接觸與面對面溝通,港航業務信息化轉型進程加速。通過網上受理、無人在線申請等“云服務”形式,能夠打造高效、有序、綠色的智慧港航作業模式,加強線上辦事、在線服務與資源共享能力,保護現場作業人員與客戶安全,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本項目產品起點高,從港口與航運供應鏈體系整體層面出發,集成應用了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能夠將港航業務核心管理環節與碼頭、貨主、船舶、代理、港務局、電子口岸等信息資源全面融合,實現現場作業的高效協同與集中管理,創新支持航線資源整合與船貨匹配功能,彌補了目前國內在無船承運人智慧協同軟件領域的空白。

本項目核心目標客戶定位:面臨港航業務協同發展瓶頸、急需統籌利用碼頭、船舶等各項資源、進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傳統大型港航集團;以及被賦予新時代發展使命的、需要融合現代化技術手段和資源優勢,打造數字港航的新興型港航標桿企業。

(二)技術路線

本項目平臺采用B/S模式,界面友好、美觀。使用.NET C#語言開發,整個平臺采用MVC框架,前端UI采用easyUI框架,交互采用Http協議。微信移動端、可使用混合模式開發,降低Android與IOS兩種操作系統的開發復雜度。

1、基于區塊鏈的技術架構

本項目平臺集成應用了區塊鏈的點對點、分布式賬本、REST接口、智能合約、零知識證明等多項核心技術,主體框架總體架構如下圖所示,圖中左側為業務的技術架構,右側為區塊鏈融入的技術架構。

n 區塊鏈持久層:由區塊鏈管理節點和分布式部署的認證節點構成。區塊鏈認證節點負責將關鍵業務數據保存至區塊鏈中,區塊鏈管理節點針對企業或聯盟內部應用場景需求增加權限管理功能。

n 智能合約層:對底層區塊鏈數據層封裝,包含了從智能合約開發到維護過程的所有常用功能。通過合約接口上層服務層可以便捷地調用防偽智能合約,從而實現將關鍵多式聯運業務數據保存至區塊鏈網絡。

n 服務層:防偽服務的業務邏輯實現層,通過調用智能合約實現了數據存證、數據驗證、歷史查詢、數據查檢等各項防偽服務功能。

n 通用功能模塊:為外部系統用戶提供防偽功能,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前端界面展示層,登錄使用這些功能,并對保存到區塊鏈上的文件進行驗真。

2、基于大數據的平臺架構

本項目平臺擁有強大的大數據平臺為數據處理、集成和服務做支撐,能夠實現多維度精細化的統計分析,秒級數據處理速度以及實時采集建模,并支持私有化部署。通過預處理、存儲管理、大數據分析挖掘、大數據安全和大數據可視化等技術手段,實現了多式聯運業務中各環節參與單位間的作業動態共享和高效協同,構建起一個跨系統、多元異構、實時聯動的大數據服務平臺。

3、基于SaaS云應用的使能平臺

本項目采用SaaS云端應用的虛擬化技術,將硬件、平臺和應用進行虛擬化,將可伸縮、彈性、共享的物理和虛擬資源池以按需自服務的方式供應和管理,并提供網絡訪問的模式,充分整合和高效利用計算和存儲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提高了部署的靈活性。

4、基于微服務的EDI/API數據交換中心

本項目采用基于微服務的EDI/API數據交換技術,實現與各類外部系統進行對接(船公司、船代、碼頭、車隊、海關等),使現有信息流動標準化、規范化和自動化,實現了平臺內部之間以及與外部單位系統之間的數據互聯互通。

(三)建設規模與內容

1、數字港航集疏運新型業務協同模式研究

目前,大部分港口尚無統一的業務辦理平臺。港區海關、海事、邊檢、船供、修船等作業單位均有各自的業務系統,船代業務必須分別安排代理人到港區現場進行人工填寫信息或通過傳真電郵、登錄不同的系統進行船舶計劃報送、申請或獲取,再返回本公司輸入到本地業務系統內。

在口岸方面,缺少一個統一的費用結算和支付平臺。碼頭、船供、修船等各種業務費收和監管機構沒有統一的結算和支付系統,都是單點結算和轉賬支付,在費用的規范性管理急需提升。

在港區作業現場方面,缺乏現場實況監控平臺,對于碼頭船舶靠離、裝卸貨、船舶供應等現場操作不能即時掌握記錄,再加上各碼頭的船舶管理系統存在業務缺項和業務、數據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導致數據傳遞及時性、準確性較低,事后責任追究困難。

綜上所述,宏觀上,由于港口缺少一個統一的業務信息管理平臺,各碼頭自主經營、獨立核算,碼頭公司間存在同質化競爭,資源和船貨分配不均,船舶、物流成本較高;港區業務整體把控較難,缺乏宏觀數據基礎支撐,對于港口規劃和決策手段粗放。微觀上,由于各碼頭系統相對獨立,港口計劃和作業實況反饋滯后,造成港口無法統一調度港口資源;各碼頭服務水平、收費標準和計費模式不統一,單據多頭提交、多渠道獲取數據也增加了業務的復雜程度。

本項目提出了獨具特色的數字港航集疏運新型業務協同模式,與傳統模式相比,新模式從供應鏈角度出發,能夠提供一站式船務代理和船舶資源調度與跟蹤服務,統一對接各碼頭、船舶、船供、修船公司以及海關、海事和邊檢等監管單位,將港口數據資源進行規整、集聚并由平臺進行統一指令派發,大幅提升碼頭與船舶的作業協同效率與作業信息的互聯互通。進而通過港航業務的優化整合,利用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全面提升業務數據采集、處理和存儲的標準性與準確性,形成數字化平臺,不僅可以同時向貨主、貨代公司提供船期、船舶動態、港口作業動態等信息查詢和服務,更能為港口、航運規劃,地區經濟發展等提供各類統計、大數據決策支持、以及相關增值服務。

2、數字港航供應鏈創新服務平臺研發

本項目平臺以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為依托,打造現代化港航集疏運業務體系,規范船公司、船代各業務操作流程,建立公共、智能、全面的公共信息服務窗口,為港航生產業務部門構建透明、高效的跨部門信息服務與流程優化,為上下游企業提在線信息互動,為港航集團的統一管理、科學決策和資源利用提供有力依據,為政府監管部門提供可追溯、可監測、可預警的高協同監管信息服務。

本項目平臺圍繞一站式企業服務門戶、數字港航集疏運業務協同、數據協同共享管理、可視化政府統一監管、增值服務這五條主線(五個子平臺)展開,優化了港航集疏運業務流程,將傳統貨代、船代業務轉到線上,創新實現數字貨代、數字船代與內外貿航線整合,重構了智慧港航集疏運管理體系;同時通過標準化的數據接口與港口船舶業務核心單位及上下游企業進行數據對接,提高數據覆蓋率和準確率,以IT帶動企業經營管理持續提升。

其中:

【數字港航集疏運業務協同子平臺】

此為本項目研發的核心內容,它是數字港航集疏運業務總受理、總調度平臺,能夠根據貨源需求、航線資源、船舶計劃與作業動態,依據諸如貨源地就近(貨物集散成本)、泊位空閑、堆場和機械適用等條件和原則,形成算法模型,選擇最適合作業碼頭安排船舶靠泊和裝卸作業,最大化整合港航各環節資源,全面提升港航業務協同能力。該子平臺還為整個港口船舶集疏運業務提供統一指揮、調度、監控的智能管控工具,將傳統船舶業務、船代業務、航線業務進行數字化突破創新,加強港航資源整合,提升了業務協同性。

此部分功能主要包括:船舶服務、數字船代、船舶事務處理、航線管理、無船承運人、船貨匹配、電子運單管理、統一結算與支付等。

該子平臺通過統一的收費標準、規范的計費模式,對轄區內各種船舶的港務費、服務費、代理費等費用進行在線對賬和結算,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優勢,提升支付的便捷性與多樣性。平臺還創造性地引入了可視化作業監控功能,該功能通過對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GPS、AIS等系統準確獲取船舶實時定位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快速、準確、集中處理,結合監控大屏提供智能、準確、直觀的航道信息數據服務,根據船舶實時定位、軌跡等信息查看船舶作業動態,融合先進的算法來優化航線方案、智能避碰輔助,為集團決策提供有效支撐。

【一站式企業服務門戶子平臺】

該子平臺能夠為客戶提供便捷、可靠、安全的在線操作服務,通過門戶網站,可以在線進行業務預約和船舶申報,并實時掌握船舶動態,對訂單物流進行全程跟蹤,同時可為客戶提供更多數據增值等個性化服務,客戶無需再登錄其他系統即可完成港口船舶集疏運相關一系列業務操作。模塊功能主要包括:用戶中心服務、在線業務服務、公共信息服務、數據增值服務、移動應用服務等。

【數據共享協同管理子平臺】

該子平臺整合了港航核心業務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算法對其進行高效的收集、加工、分析和存儲,結合標準化的數據管理、數據集成和數據倉儲,能夠對平臺龐大的數據進行統一、規范、高效、智能的收集、處理、分析與反饋,再利用直觀的可視化工具,可呈現智能、真實、有效的業務數據與分析統計結果。系統功能主要包括:船舶基礎數據協同共享、航線基礎數據協同共享、物流基礎數據協同共享、監管基礎數據協同共享、企業基礎數據協同共享、供應鏈金融數據協同共享等。

【可視化政府統一監管子平臺】

該子平臺通過可視化監管技術為港航監管部門打造以規范監管、精準監管、協同監管、信用監管為核心的“互聯網+監管”體系,全面提升港航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子平臺與港口船舶集疏運相關業務應用系統對接聯動,形成標準、數據、檢查、管制、預警等全方位業務協同與互聯互通。系統功能主要包括:作業可視化監管、物流可視化監管、通關可視化監管、企業服務監管、統一視頻監控等。

【增值服務子平臺】

該子平臺利用大量真實的交易數據與高質量用戶保有量,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構建風險管控體系,可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船舶后市場以及供應鏈金融服務,并與業內專業、模式成熟的銀行、保險、保理等金融機構達成合作,幫助客戶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系統功能主要包括:航運保險、船舶交易、外輪供應、貿易融資、艙單融資等。

(四)項目實施

本項目平臺建設集中在2020-2021上半年,建設內容已全部完成,包括五個子平臺:一站式企業服務門戶、數字港航集疏運業務協同、數據協同共享管理、可視化政府統一監管、增值服務子平臺。

(五)項目難點及解決方案

由于港航供應鏈涉及眾多業務操作單位,各單位的業務流程、數據格式和數據標準均不同,尤其是信息化水平不一,在平臺業務流程設計以及統一數據對接方面面臨較大困難。

本項目經過與港口、船代、船公司、貨代等多個單位進行大量溝通與調研后,抽絲剝繭,厘清了港航供應鏈的核心業務流程與關鍵業務痛點,通過統一標準化的數據接口規范來實現港口與各業務單位系統間的數據傳遞,接口數據格式上兼容EDIFACT、XML、JSON等主流數據格式,確保全面獲取所需數據,打通數據交換渠道,實現港航供應鏈上核心業務數據的互聯互通。

五、項目效果

通過本項目平臺研發和產業化推廣應用,不僅形成了代表行業水平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競爭力較強的軟件產品和服務,更推動了智慧港口向綠色、高效、節能方向發展。

本項目創新提出數字化港航集疏運業務協同模式,將傳統的線下操作模式轉移到線上實現,通過區塊鏈、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應用,實現了港航物流供應鏈信息互聯互通與資源利用最大化;通過可靠、準確、及時的信息服務,為監管部門提供可追溯、可監測、可預警的高協同監管手段,促進監管治理能力提升。

此外,通過本項目平臺進行物流單據電子化推行后,形成的電子運單大幅減少了企業紙質票據的填制、打印和傳遞,減少了紙張浪費和人工跑單成本,推進了無紙化業務辦理,推動了綠色港口建設和發展,真正實現了以IT帶動港航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目前本項目平臺已在曹妃甸港、天津港、寧波舟山港、廣州港等十余家大型港口及其相關的航運企業進行成功應用,帶動用戶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并在曹妃甸港建立應用示范基地,形成“燈塔效應”,以典型案例來帶動行業進步和創新發展。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