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汪鳴:物流樞紐經濟區建設的意義與思路

發布時間:2024-04-22 14:42:11 中物聯物流園區專委會


物流樞紐經濟區建設的意義與思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 汪鳴

在2024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推進會的演講(摘要)

(2024年3月28日 山東·煙臺)

物流樞紐經濟區建設與發展是一個涉及經濟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全新話題。

近幾年,在物流人的共同努力下,物流業從從屬地位、派生需求,逐步轉變為既是派生需求,又是原生需求的發展階段。所謂派生需求,就是由生產和生活產生物流需求,所謂原生需求,就是從供給側影響產業布局和增量發展創造需求。正是由于原生和派生雙重需求的影響,物流業發展上升到一個全新的發展平臺,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物流提質增效降本發展,這六個字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是物流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內涵。要形成具有新質生產力特點的現代物流,一是要廣泛深度的應用現代的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二是形成全新的物流發展和創新服務場景;三是培育價值創造力強的現代化物流產業。這些都是物流服務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特點的基本要求。

二是高效物流服務系統建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下,物流要為“大循環”“雙循環”提供暢通生產、消費聯系和內外貿聯系的產業布局條件,同時,還要引導和支撐重大生產力布局。

三是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空間載體建設。要讓物流發生上述兩個具有脫胎換骨性質的變化,需要一個重要的抓手和載體,這個載體就是物流樞紐經濟區。從國家物流樞紐到樞紐經濟再到樞紐經濟區,完成了一個高質量物流產業運行系統建設發展的邏輯閉環:物流樞紐是一個空間上的物理載體,樞紐經濟是這個載體上的發展形態,樞紐經濟區把載體和發展形態結合,對物流業發展的空間布局結構和運行方式進行了創新。

在“通道+樞紐+網絡”運行系統的基礎上,推動物流提質降本增效,營造特定區域內產業布局環境和優化生產力布局,將會成為我們推動現代物流發展、推動當前條件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布局的一個重要抓手,也將會成為國家的重大戰略。

四是現代化產業布局發展載體的升級迭代。在改革開放的較長時期,經濟開發區、高新區、保稅區、物流園區等在我國經濟騰飛當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推進,這些傳統產業園區無論是功能還是產業鏈供應鏈組織形態等均不能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如何完成脫胎換骨的轉變?其重要基礎和模式就是以物流供應鏈為支撐,通過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來完成中國經濟的兩個根本性的轉變:

一是向存量要價值,我國有很大的經濟存量,但是價值不高,怎樣才能有高價值?那就是用物流系統再造產業運行系統,這個“造”不是每個環節繼續降成本,而是用全新的經濟循環方式把生產和生活、內貿和外貿有機銜接起來,最大限度砍掉不必要的中間環節,使得產業的全鏈條在產值不變的情況下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提升產業的增加值率。目前,現代信息技術完全具備了生產與消費直接對接的能力,電商網購和快遞的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競爭力和成功,其實就是這個模式的預演,所以我們要向存量要價值。

二是向規模要紅利,我國有世界級的生產規模,世界級的消費規模和世界級的國際貿易規模,但是這些規模轉化成GDP的能力太弱,GDP的生成率太低,如果中國能夠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80%左右,即將產業的增加值率提高10個百分點,在產量、產能都不變的情況下,GDP增長潛力將是巨大的。我們要把規模轉化成為創造價值的紅利,這兩個轉變就需要一個產業質態的變化。建設物流樞紐經濟區就是要形成一個全新的、創造價值為主體的、能夠成為城市接續產業增量的經濟發展高地、產業發展高地。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對于物流樞紐經濟區建設發展的意義與思路,需要在物流學術理論和實踐方面進行創新。

一、樞紐經濟區建設的依據和基礎

物流樞紐經濟區建設這一概念的提出,其依據和基礎主要體現在布局和產業組織等方面。樞紐經濟區的提出,是從2018年開始布局建設國家物流樞紐,積極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系統開始的。在“主通道”上,90%的樞紐都建設完成了,但是通道上樞紐之間的對接,以及樞紐對接形成網絡,這項工作還沒有真正開始?,F代經濟的發展、現代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高度分工但又緊密合作的經濟系統,我們必須擺脫過去的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向現代化的信息型經濟轉型。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從培育現代物流的新質生產力出發,從發揮現代物流組織效能切入提出新的物流和產業融合發展的運行形態和規模發展的概念。從概念的提出來看,樞紐經濟區是一個經濟發展的空間實體,但因為技術支撐問題,它也可能是一個虛擬的空間實體,所以這是實體+虛擬的現代產業體系運行組織的空間概念。

(一)樞紐經濟區的發展基礎

樞紐經濟區的發展基礎有兩點。一是依托物流、交通、集群化產業園區、開發區、高新區、自貿區等各種樞紐載體,這些區域產生的物流需求更大,對物流組織的要求更高。我們需要延伸服務鏈條、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并為能力的提升提供新模式、新路徑。二是城市在區域競爭當中構建價值創造、場景塑造、規模擴張能力的運行新形態,實現經濟規模發展范式的創新,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體現形式和重要載體。樞紐經濟區的建設發展既具有物質基礎,又具有城市經濟產業發展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提出樞紐經濟區的建設是順理成章的、符合現代產業邏輯的。

(二)樞紐經濟區建設的推進方向

這一過程的推進有三個方向。一是建設具有強大輻射組織功能的物流樞紐,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大型設施都是開展工作的重要基礎。二是設計規?;漠a業鏈、供應鏈輻射組織系統,這需要兩個設計共同作用,第一是政府的頂層設計,第二是企業產業運行發展的設計,企業要思考怎么把自有的資源、社會資源很好地整合起來,形成全新的價值創造能力。三是提升物流樞紐網絡運行功能,成為擴大樞紐輻射范圍的重要支撐。

二、樞紐經濟區建設的建設形態和邏輯

要明確樞紐經濟區建設的建設形態和邏輯,就需要提出一系列基礎概念和定義。

(一)樞紐經濟區的基本概念

以大型物流樞紐(包括但不限于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為空間載體(四至范圍內)或依托(超越四至范圍),以生產、消費組織型產業為主導,實現空間載體或依托范圍產業規模發展、價值創造、范圍擴張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區域產業發展模式。

在這個模式里可以集中集約聚集的布局,形成更好的配套,所以能夠不斷地擴大規模。從概念的角度出發,一是全面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物流提質增效,為產業規模擴張創造條件;二是以產業組織創新為抓手,加快城市產業布局競爭力的提升,最終的目的是培育產業發展有規模,產業提升有價值,產業輻射大范圍的區域經濟發展高地。

(二)物流樞紐經濟區建設發展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發區、高新區、產業園區等對經濟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隨著經濟發展進入存量為主的競爭階段,布局增量產業的發展模式受到挑戰,必須形成新的產業組織模式與形態,向提取經濟產業規模紅利的方向轉型。必須形成新的產業組織模式和形態,通過價值來支撐我們的發展,而不是單純的靠規模來支撐發展。

(三)樞紐經濟區建設的基本形態

服務生產、消費對接為產業集聚發展的基礎,大力發展體現產業組織功能的產業,主要形態是平臺經濟、通道經濟、臨港經濟、樞紐經濟等。

(四)樞紐經濟區建設發展的基本邏輯

利用較為成熟的空間開發和產業發展政策經驗,在新的起點上按照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求,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接續既有產業發展的業態、模式創新,探索經濟產業持續發展路徑。

產業園區要實現轉型難度是很大的,經濟貢獻更加集中在少數園區,城市和企業都面臨著困難,部分園區因為只進行了物理性的產業布局,其功能,尤其是要素獲取和產品輻射范圍的功能遠遠沒有發揮出來。以各式各樣的保稅區和貿易區為例,功能發揮不足三分之一,因此一定要在創新質態上找解決方案,區域協調發展形成產業載體之間的高效互聯互通,支撐區域經濟的發展。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長江經濟帶的建設都面臨這個問題,必須加快各地各種園區的轉型和升級。

三、產業園區發展成效和轉型升級的難點

傳統產業園區發展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一是發展空間受限,土地利用效率低,需要就地取材進行組織方式和價值創造能力的再造;二是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也對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拓展造成了制約;三是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特別是產業鏈、供應鏈的組織和輻射能力不強;四是發展質量不平衡,東中西存在明顯的差距,但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物流樞紐經濟區的基礎上,各個區域互動發展,有望打破這種東中西的不平衡。

產業和園區的目標都是規模和效率,但是兩個規模和效率的價值取向是不一樣的,因此戰略方向也不一樣,需要在產業發展和產業園區效率和規模的獲得手段上來進行調整。調整的方向就是要成為高質量發展模式和創新的載體,質態就是通道經濟、平臺經濟、臨港經濟、門戶經濟、產業園區經濟等一系列的新經濟,手段就是鏈接和融合?!版湣焙汀叭凇币彩乾F代產業的組織方式,要通過“鏈”和“融”,找到城市和區域GDP生成能力和創新方向的路徑。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就必須下沉到產業鏈、供應鏈層級進行發展模式的創新設計,就必須下沉到產業組織的層面進行設計,必須下沉到制造業、農業與現代物流服務,基于“通道+樞紐+網絡+平臺”的融合設計,才能找到發展的新路徑。就是要提高樞紐的發展地位、提升依托樞紐的雙向輻射功能,發展物流樞紐經濟、培育產業聚集業態,賦能樞紐輻射發展、實現價值規模的雙升;就是要按照現代化產業體系追求經濟增量、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組織創新、產業布局競爭力提升來實現產業發展的創新;就是要通過選準產業類型把握產業布局趨勢,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完成基于成本效率和輻射能力的產業空間組織的再造;就是要尋求樞紐經濟建設發展的新支撐;就是要打造樞紐經濟區建設發展的新模式,來實現樞紐經濟區作為現代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協同的城市經濟發展高地和特色產業培育的發展目標。

產業融合組織的形態,就是在制造業、物流業的流通鏈、要素鏈、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產品鏈、服務鏈這一系列鏈的基礎上實現融合,所以“鏈”和“融”就成為發展物流樞紐經濟、打造樞紐經濟區的重要手段,也是檢驗我們發展成果和水平的重要標準。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