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2-07 20:04:02 中物聯采購委

“智慧供應鏈與金融”系列評論之二十八
直面疫情,如何通過供應鏈金融幫助中小企業脫困?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 宋 華
新型肺炎疫情的爆發使得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這兩天如何幫助中小企業,抵御疫情帶來的危機,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重要經濟問題,各地政府也開始紛紛研討政策措施,以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前天有位媒體記者微信詢問,面對肆虐的疫情,應該如何從供應鏈金融的角度幫助中小企業?此外,這是否也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契機?我認為疫情對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尤其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會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
事實上,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供應鏈金融就呈現出外熱內冷的狀態,一方面全國各地、各行業都在討論供應鏈金融,政府部門也出臺了很多政策措施;但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事實上縮緊了對中小企業的借貸,有些金融機構幾乎完全中斷了供應鏈金融業務。這是由于去年下半年的經濟波動,造成中小企業的經營愈發艱難,使得借貸的違約可能增大。因此,金融機構不約而同地降低了對中小企業的借貸規模。而此次疫情使得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和挑戰更大,因為疫情必然造成企業經營環境嚴峻、運營不穩定、利潤率降低,相比去年,運營資金的困難會進一步加劇。此外,疫情會使整個供應鏈面臨巨大挑戰,一是不能正常開工造成的供應鏈運營穩定性受創,二是出口導向型的中小企業,其出口壓力將不可避免地進一步增大。上述種種情況,都會進一步加大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因而,要真正推動供應鏈金融發展,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需要系統地尋找解決之道。
首先,從產業企業的視角看,此次疫情迫使中小企業加緊培育兩種能力,一是供應鏈運營的恢復能力,或者說彈性經營能力;二是數字化能力。否則,面對疫情,難以在本已困難的環境下生存和發展。具體而言,中小企業本身需要通過數字化提升自身的運營能力,既能提高運營的效率,也能及時將經營能力和行為數字傳遞給金融機構,增強獲得支持的力度。另外,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需要有抵御供應鏈系統風險的能力。疫情對通常的供應鏈運營造成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在這一情境下,中小企業如何及時調整經營方式、經營流程和業務、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程度,這是企業的能力,這種能力在今天尤其重要。例如,在無法正常開工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地通過遠程辦公或者網絡輕生產等模式,調整業務運營,這已經是很多中小企業面臨的挑戰,只有積極應對而不是被動等待,才能使中小企業持續生存和發展。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在疫情的沖擊下,產業中的核心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應當承擔起扶持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義務。這在供應鏈金融系統中主要表現為確權和及時支持,這一問題一直是中國產業的老大難問題,大企業、核心企業耍流氓,不確權、不及時支付已成為危害商業文明的重要現象。而令人擔憂的是,疫情使得中小企業經營難以為繼,為了生存發展,被迫進一步承受大企業的欺凌,這可能會進一步扭曲、混亂商業秩序。因此,在當前情況下,應當立刻制定政策措施(哪怕是臨時措施),杜絕大企業不確權、不及時支付,同時對于大企業假借供應鏈金融,強迫中小企業使用其金融產品給予限制。
其次,從金融機構的角度看,此次疫情的發生迫切需要金融機構轉變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服務方式,充分運用互聯網、現代新型信息通訊技術,發展在線數字供應鏈金融。傳統借貸的風險評價和管理難以適應目前金融活動的要求,供應鏈金融能夠有效服務中小企業,必須建立在及時、透明、可追溯以及關聯管理的基礎上。“透明”指的是能夠實時把握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態和資金使用情況,“及時”指的是任何信息的反饋是零延遲,“可追溯”則是能夠了解供應鏈運營的全過程、追溯任何環節、任何主體間發生的憑證票據或者資產轉移的過程,“關聯管理”是指能把握中小企業的各方面狀況,包括利益相關者的狀態。在此次疫情影響下,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中小企業受到沖擊的程度不盡一致,有些行業可能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諸如旅游、餐飲等,而有些行業可能影響較小,甚至還會出現需求爆發,諸如農產品、生物醫藥等。因此,如何精確地了解行業和企業的狀態,特別是業務運營的特點和資金需要的狀況和程度,成為了金融機構有效開展供應鏈金融的關鍵。此外,中小企業一旦恢復生產經營,具體的經營狀況如何?上下游業務如何開展?單證、票據流轉的狀態如何?資金流動性如何?這些問題都需要借助于在線數字化管理來精確把握。而不能像以往一樣,金融機構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來應對中小企業違約率高的問題,即不加區分,為了控制風險,無論好壞,一律停貸。當然,除了上述舉措外,對于能夠扶持、可以扶持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來幫助其抗疫情、渡難關,包括提供低利率資金、降低擔保、保險費率等等。特別是對于那些能夠與核心企業或平臺生態緊密合作的中小企業,一旦符合支持的條件和要求,一定要借助于在線數字金融服務平臺,做到融資到位、支付清分高效。
最后,從政府管理的角度看,為中小企業抗疫情,恢復生產、促進供應鏈金融業務有序發展創造良好、公平的制度環境是當前最為重要的任務。一是降低中小企業的稅負,助力供應鏈運營的穩定。為保障中小企業盡快恢復生產經營,或為疫情的控制提供必要的服務,政府應當制定政策給予支持,諸如降低或者免除一段時間的稅負,為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的制度氛圍;二是推動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協助中小企業恢復生產經營,這是大企業或者國有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如上所述,遏制大企業不確權、不及時支付,這是目前急需政策保證的方面;三是由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組織形成中小企業產業基金,支持面向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當然,這樣做的關鍵在于市場化運作,通過大數據和數字化平臺,由金融機構和市場部門有針對性地將資金引導到中小企業,保障有充足的資金,通過供應鏈金融促進中小實體企業的發展;四是政府需要探索如何組織各類金融機構,協同幫助中小企業發展,特別是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在金融方面支持中小企業,不僅僅是融資,還涉及到其他很多金融服務,諸如金融資產交易、保險、擔保、支付清分等。目前這些金融服務都是割裂的,沒有形成協同一致的服務體系,這樣必然也會對中小企業發展帶來阻礙。因此,我們需要探索協同金融服務體系,即便是供應鏈金融服務,政府也需要積極探索異地開戶、跨行支付清分等體制方面的變革。否則,難保會像以往那樣,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收效甚微。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