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2-19 20:09:08 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一場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打破了各行各業的復工節奏,盡管根據統計的復工形式來看,快遞行業過半數的復工比例遠遠超過其他行業,但面對疫情催化出的大量防護物資的快遞配送剛性需求,和線下消費銳減、居民轉而線上購買生活日用品的實際現狀,當前快遞復工的程度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這讓末端配送最前沿的網點們陷入兩難。
網點的兩難現狀
兩難何在?
一方面,末端網點是自負盈虧,不開工就沒有收入,面對不斷增加的店面租金和日常開支,大多數網點只能撐過2個月,他們是最希望開工的群體。
另一方面,受疫情防控的影響,多地公共交通處于停運狀態,快遞一線人員無法返工,網點面臨“用工荒”難題。同時,網點自身的復工之路也面臨層層障礙,例如:
1,復工手續過于復雜。有些網點每天要給相關部門提交十多個表格,仍然被拒絕復工。
2,復工沒有審批時效。在國家規定不用提交復工申請的情況下,要求當地快遞企業提交復工申請,并且不回復審批時效。
3,當地政府不理睬快遞企業的復工申請。沒有專門的對接人員,不知道該怎么正常復工,是現在很多快遞網點遇到的最大阻礙。
4,對已經返崗的人員安排不合理。居住的小區不讓入住,被迫勸返,有的房東還舉報租戶,讓快遞從業人員不得不返回。
網點必須自救
如此危難之際,國家出手托底和政策扶持固然重要,網點自身也必須自救。
一是要盡快復工。當前誰能盡早復工,客戶就跟誰走,以后再想找回這些客戶就難了。網點可以因地制宜地想些妙招,例如對于禁止快遞員進入的小區,可以在居民群里發送寄件二維碼和取件聯系方式,引導居民線上下單寄件,到小區門口交接快遞。
二是網點的防護措施必須到位。除了口罩、消毒物品等防護物資,在復工過程中要盡量減少人與人接觸,可以學習熊貓快收的做法,按照區域樓棟號做好整理標記,方便居民自助取件、快速拿件,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接觸傳染的可能。
三是要消除恐慌,調整好心態。疫情再難,終究會過去,即便現在難以復工,也一定要為復工和開展工作做準備,想辦法克服阻礙,把不利影響降到最小。
疫情下網點的機會
網點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因為疫情下或許真的蘊藏逆風翻盤的機會。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危機不止帶來風險,也潛藏良機。2003年非典期間,很多企業倒下,但同時也出現了阿里、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
這次也一樣,疫情之下,末端網點疊加新業態的優勢愈加凸顯。
戰“疫”期間,居民的物質生活面臨諸多限制,餐廳、商超、生鮮店等小區附近的日常消費場所大多停業隔離,如果末端網點在提供快件寄遞的同時,在末端提供諸如防護用品、自發熱小火鍋、水果等居民日常所需商品的銷售嫁接,就能將門店取件的居民流量進行充分轉化,大大提高門店商品的購買率和復購率。
以熊貓快收為例,“前店后倉”的店面布局是對門店商品的免費宣傳,將取快遞的人流量轉化為商流,并每日維持穩定曝光,再配合一些促銷活動,不愁賣不出商品。一旦嫁接上商業模式,末端網點就有更高的抗風險能力,這才是將快遞的流量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這種模式可以再往前引申到社區拼團,通過搭建門店粉絲群,轉化線上流量帶來增值收入。
如何操作?以熊貓快收為例,熊貓自主開發了拼團小程序,由團長用小程序在微信群發布生鮮拼團的信息,社區居民線上下單后,發貨到各代收點,居民取快遞時順帶拿走。供應鏈方面,熊貓快收已與沃隆堅果、李豫龍玉米、蘭考縣地瓜等源頭供應商談好合作,可為加盟合伙人提供一件代發的原廠價格,熊貓會為門店提供好商品圖片和軟文,合伙人只需轉發朋友圈和社區居民群,就能輕松轉化.
像熊貓快收這樣在第三方代收代發平臺的基礎上疊加零售、本地化服務等商業形態為一體,通過快遞帶來的流量為商業化變現賦能的模式,未來會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當前,仍在單打獨斗的網點,完全可以學習熊貓快收的模式,立足門店,關注和匹配滿足社區居民日常所需的商品銷售、本地化服務等新業態,通過天然的流量優勢和鏈接能力達到升級和增值。
最后,回到疫情下的末端網點復工,這確確實實是一場硬碰硬的戰役,但至暗之后,就是光明,極寒過后,就是春天,這場戰“疫”,相信我們一定會贏!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