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09 09:16:56 中國交通新聞網

單機最高作業效率超全球同類碼頭50%以上,首創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破解十幾項世界性技術難題……日前,在山東青島港舉行的“連鋼創新團隊”事跡報告會上,張連鋼和伙伴們講述團隊為國爭光、創新逐夢的奮斗故事。
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封鎖,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碼頭建設成本低、周期短,作業效率高,成為中國智慧港口的“推門人”。
迎難而上屢創世界紀錄
2013年10月,青島港成立以張連鋼為組長的自動化碼頭項目組。“我們能建最大碼頭、做物流強港,但必須成為科技型大港,這樣在未來才有競爭力。”在青島港工作了37年的張連鋼說。彼時,集港口科技大成的自動化碼頭還是西方國家的“專利”。國外自動化碼頭開港的橋吊單機效率每小時12至13個自然箱,而青島港提出開港要達到每小時25個自然箱。不少國內外同行認為這根本不可能,25個自然箱至少是開港1年后的事。
“國外自動化碼頭建設周期長、效率低、成本高,不符合青島港實際需要。”張連鋼說,“我們有幾十年碼頭運營經驗,有現代科學技術積累,把兩者結合起來,自主建設自動化碼頭,確實難,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自動化碼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個提速的過程。“每個單元、每個環節、每個數據,我們都反復論證。”張連鋼舉例說,“碼頭總平面圖布局設計,我們在9種方案、16種派生形式中,從效率、成本、環保、安全性、吞吐能力、整合難度等方面逐一分析,選出最優方案。”
摒棄國外自動化碼頭的鉛酸電池,“連鋼創新團隊”大膽嘗試鈦鋰電池,將電池重量從13噸減為2噸,循環壽命從2年延長為10年,水平運輸系統比國外節省成本2億多元。
他們用了2個月的時間,使橋吊單機效率從開港之初的26個自然箱提升到30個,又用了3個月的時間,突破了35個自然箱。今年4月15日,他們一舉創出橋吊單機效率每小時44.6個自然箱的世界新紀錄。
一路迎難而上,屢創世界紀錄。振華重工青島項目組的夏茂輝說,他們創造了新的行業標準,整個系統都在為效率服務。
3年半走完國外10年的路
“連鋼創新團隊”用3年半時間,建成并運營起自動化碼頭,走完了國外8年至10年的路,讓自動化碼頭可復制、可推廣、可商業化運營。
2017年5月11日,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開港運營,在“中遠法國”輪作業中,橋吊單機效率達每小時26.1個自然箱。青島港“干就干一流,爭就爭第一”的這股勁,是“振超精神”的傳承和發揚。新時代產業工人杰出代表、“改革先鋒”、全國勞動模范許振超說:“‘振超精神’不是我一個人的精神,是整個青島港踏踏實實勞動、奮斗、創新的精神。”
對碼頭的付出有多少,家人的支持就有多少,也正因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才讓“連鋼創新團隊”能夠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碼頭建設中。張連鋼的妻子王曉燕說:“碼頭已經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支持他、尊重他。”
“過去最怕聽到‘自動化’三個字,因為它會跟我搶媽媽。”團隊成員李永翠的女兒說,如今知道自動化碼頭的艱難歷程,她為媽媽感到自豪。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