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13 11:04:27 中國交通新聞網

如今,越來越多的鄉村居民樂于在網上購物,或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自家的農貨。快遞下沉、農貨上行,便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熱點話題。2019年起,菜鳥網絡鄉村事業部(簡稱菜鳥鄉村)啟動了以“快遞共配+農貨上行”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快遞物流智慧共配項目(簡稱共配項目),通過向縣域快遞企業提供技術、管理、商業解決方案推動農村快遞共配降本提效,探索網點商業化、農貨上行,造福農村消費者。
貴州省地處我國西南腹地、云貴高原,地勢起伏大,很多偏遠鄉村經濟落后、交通不便,共配項目在貴州省的落地發展正逐步打通鄉村配送“最后一公里”,助力黔貨出山。
區域縮小貨量大了
企業效益上來了
“阿姨,您的快遞,拿好了哦!”記者給共配項目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快遞員何金好打電話時,她正在送快遞。派送快遞工作并不輕松,工作時間長,搬運體積大和重量沉的包裹常常讓快遞員疲憊不堪。聽到對方是一名女性,這讓記者有些意外。
何金好卻告訴記者,共配項目實施后,雖然貨量變多了,但是送快遞的區域縮小了,與之前相比輕松多了。同何金好一樣,記者在采訪其他幾名快遞員的時候,也得到了相同的回復,“區域小,貨量大”是他們共同的感受。如何理解這句話?菜鳥鄉村貴州省負責人陳子男告訴記者,過去某一家快遞企業的快遞員要負責該企業在這個鄉鎮所有快遞的配送,貨量不是很多,但是要跑很遠的路。共配項目是幫助縣域一級當地幾家快遞企業整合起來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共享人力資源,縮小快遞員配送區域,提高配送密度。
共配項目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快遞員楊昌西對此體會頗深,已經做了兩年多快遞員的他,以前只送一家快遞企業的快遞包裹,件量不是很多,區域劃得很大,一天到晚跑下來也沒送多少件,賺的錢剛剛好夠生活。楊昌西現在負責一個承包區,他告訴記者:“加入共配項目之后,不同快遞企業的包裹我們都送,工作量就大了;區域劃小了,我們跑得就少了,收入還增加不少。”
據悉,加入共配項目后,雷山縣劃分了承包區,在縣域一級有18個承包區,8個鄉鎮也都有承包區,每個承包區的派件區域為200米左右。承包區在居民區附近建有門店,很多客戶選擇自取,這也減輕了快遞員送件壓力。即使一個人在電商平臺購買的多件商品分別由不同快遞企業承運,“只需要一個快遞員聯系他就行了,非常方便。”雷山縣合資公司負責人王貴說,某些鄉村目前也設置了若干個村級快遞站點,鄉鎮快遞員每隔一天就把快遞包裹送到村級快遞站點,再打電話告訴村民前來取件。
共配項目的優勢不單單體現在末端配送上,還為縣域一級的快遞企業帶來了更高效的操作模式。陳子男告訴記者,共配項目在縣域一級整合了當地快遞企業的分撥倉庫,原來5家快遞企業分別需要400平方米的場地,現在1000平方米完全夠5家企業用了,場地成本大幅降低。菜鳥鄉村向縣里共配的快遞企業提供“溪鳥共配系統”等技術支持,將多家企業的操作系統進行整合,打通了龍門架、高拍儀等分揀設備和快遞到件、派件、簽收等環節,實現了不同企業快遞包裹的混掃、混派。“從這個系統可以看到所有數據,能夠更高效地派送,減少了末端配送方面很多工作量。”王貴說。
不僅如此,共配項目還節約了人力成本。臺江縣合資公司負責人潘金鵬說:“臺江縣整合了中通、申通、韻達等快遞企業,以前每家有四五個快遞員,3家就有近15個,現在七八個快遞員就夠用了。”
吸納貧困戶就業
家門口就掙了錢
貴州地處偏遠山區,很多縣都是國家深度貧困縣,如何吸納當地貧困戶就業,是菜鳥鄉村始終考慮并且在做的事情。陳子男表示,一個企業應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而且快遞業里例如分揀操作工、快遞員等工作本身對勞動力文化要求不是很高,參與共配項目的快遞企業有合適的崗位可以去吸納貧困戶就業,讓他們從事一些比較簡單的工作。
快遞員何金好就屬于這樣的情況,她是從外省嫁到臺江縣的,她的愛人常年在外打工,留下她在老家照看3個孩子和兩位老人,孩子的爺爺腿腳還不是很方便,經常需要人照顧。之前她在一個服裝廠打工,做衣服、鞋子,一個月工資在2000元左右,工作時間很長且固定,如果家里有事也不好請假。現在何金好做快遞員,工作相對來說辛苦一點,時間卻可以自由分配,一般從早上開始工作,下午三四點就可以下班,碰到有事,可以晚一點開始工作。工資一般都是在三四千元左右,有時候能夠達到四五千元,這在當地是一個不錯的收入。據了解,臺江縣參與共配項目的4家快遞企業每家都至少吸納了兩名貧困戶居民工作,工作崗位涵蓋快遞員、客服、倉庫打包員、分揀操作工等。
在雷山縣,同樣的案例也有不少。雷山縣有不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共配項目在雷山縣吸納了小區15個貧困戶居民就業,為他們提供了客服、快遞員、分揀操作工等工作。做客服的王玉玲住在共 配項目雷山縣共配中心附近的羊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她告訴記者,現在這份工作讓她很滿足,一般早上8時上班,下午6時下班,負責數據方面的工作和處理客戶投訴。“之前各家快遞企業單獨派件時,會產生很多投訴和服務問題,現在統一在一起,如果是一個客戶的話,他的快遞是同一時間送到的,投訴少了很多,我的工作也輕松了很多。”王玉玲說。
“送包裹”變“產包裹”
小農戶對接大市場
“我們現在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幫助農村老百姓脫貧致富,貴州農產品資源豐富,種的蔬菜都是有機蔬菜,但是過去農戶沒有渠道,賣不出去,自己吃也吃不完,只能拿來喂豬或者爛在地里,很可惜。”說起這個,王貴顯得有些激動。
王貴告訴記者,這兩天他正在雷山縣下面的村子里做“蔬菜上行”的調研,當地的韭菜非常受歡迎,韭菜的種養、管理很簡單,并且產量大。收購價加上成本在1.5元左右,但是在城市的超市里韭菜可以賣到5元一斤。不光是韭菜,雷山縣的土豆、筍、白菜也很優質,王貴計劃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幫助農戶銷售蔬菜,線下通過共配把蔬菜配送到學校、機關的食堂,更便宜更省錢,線上通過電商平臺來銷售。“之前只是做快遞,沒怎么幫農戶賣過農產品,物流成本太高。 現在能夠通過共配項目的電商資源開始嘗試在網上賣農貨,解決農村的農貨出山難題。”王貴說。
陳子男告訴記者,共配項目的系統具備購物的功能,鄉鎮站點可以選擇當地有代表性、優質的農貨信息上傳到系統,菜鳥鄉村幫助他們做免費的推廣和營銷。“我們的系統和菜鳥裹裹 App 是有關聯的,城市的消費者用菜鳥裹裹時能夠看到相應的信息。”陳子男說。此外,菜鳥鄉村還有自己的天貓旗艦店,專門給縣里做農貨上架銷售,還會結合淘寶直播等電商活動,幫助農貨商家做推廣促銷,推動進村“送包裹”變出村“產包裹”,助力黔貨出山,鄉鎮快遞站點和農戶都有機會增收。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