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3-30 09:20:32 人民日報海外版

集聚一批面向制造業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服務商、鼓勵制造服務業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并購重組、積極打造家電銷售和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產業鏈……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相關人士指出,此次出臺的文件提出了制造服務業6個發展方向和9大專項行動,將推動制造服務業發展提速,有利于形成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互促共進的局面,以高質量的服務供給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品質提升。
提高制造業生產效率
制造服務業是面向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此次《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制造服務業在提升制造業質量效益、創新能力、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作用顯著增強,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更加突出。
“我國制造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體系日臻完善,國際分工地位不斷攀升,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不斷鞏固,但在技術創新、產品質量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短板,需要加快發展制造服務業。”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服務業研究室主任洪群聯說。
聚焦重點環節和領域,《意見》提出了6個制造服務業發展方向,包括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優化制造業供給質量、提高制造業生產效率、支撐制造業綠色發展、增強制造業發展活力、推動制造業供應鏈創新應用。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服務型制造分會理事長陳斌認為,中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提升創新能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制造服務業要發揮專業優勢,從研究開發、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乃至成果轉化等各個關鍵環節,通過協同創新、融合創新,為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加快推動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
將實施九大專項行動
明確方向的同時,《意見》作出了具體工作部署。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杰長表示,通過修訂措施、細化指引,《意見》提出了九大專項行動,為發展制造服務業制定了清晰的行動計劃。
例如圍繞市場主體,《意見》提出制造服務業主體培育行動,加快培育一批集戰略咨詢、管理優化、解決方案創新、數字能力建設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鼓勵制造服務業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并購重組,實現集約化和品牌化發展;培育一批制造服務業新型產業服務平臺或社會組織,鼓勵其開展協同研發、資源共享和成果推廣應用等活動。
此外,聚焦制造業“測不了、測不準”難題,提出加快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聯盟建設,加強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針對智能轉型,提出在冶金、石化、汽車、家電等重點領域遴選一批實施成效突出、復制推廣價值大的智能制造標桿工廠;圍繞綠色化改造,探索實施家電企業生產者責任延伸目標制度,研究開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企業資源環境績效評價。
夏杰長認為,《意見》著眼于構建兩業融合的生態體系,從生產要素、行業、區域、空間和制度等方面采取各種政策措施,有助于形成制造企業、制造服務企業、新興技術服務機構與各級政府協同發展、良性互動的產業生態系統。
加大融資支持力度
為做好保障,《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在用地方面,《意見》明確,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鼓勵各地探索創新產業用地模式,適應制造服務業發展。
“除了用地,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意見》提出了‘1+X’證書試點,貫通制造服務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等措施,有利于打破傳統觀念,促進復合型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形成。”陳斌表示,此外,在組織保障、發展環境、開放合作、協同生態等方面也有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保障措施。
發展制造服務業,資金保障不可少。《意見》提出,拓寬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制造服務業企業開展債券融資,有效擴大知識產權、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等無形資產質押融資規模,創新發展供應鏈金融,逐步發展大型設備、公用設施、生產線等領域的設備租賃和融資租賃服務,開發適合制造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產品,鼓勵創投機構加大對制造服務業的資本投入。
“這些保障措施,將為推動制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洪群聯說,展望未來,制造強國、科技強國等戰略持續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演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持續深化,中國制造服務業發展空間巨大、前景廣闊。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