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4-01 09:31:09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3月31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舉行新聞通氣會表示,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口糧品種能夠滿足一年以上的消費需求。當前糧食安全形勢總體向好,庫存充實、儲備充足、供給充裕,糧食市場價格有所回落。“綜合糧食生產、庫存、貿易等因素,保障糧食市場供應和平穩運行的基礎與條件是十分扎實的。”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云說。
從糧食生產看,在糧食生產連續多年豐收的基礎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均明確提出,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有關部門和各地正加緊推進落實,這為糧食供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了解,冬小麥和冬油菜籽播種面積均有所增加,目前苗情長勢正常,夏糧豐收基礎較好;早稻產區正在浸種育秧,部分地方已經開始栽插。
從糧食庫存看,我國糧食庫存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庫存消費比遠遠超過國際糧食安全警戒線。同時,庫存結構不斷優化,企業商品庫存增加較多,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進一步增強。另外,農戶和城鄉居民存糧也有所增加。
從進口來看,目前國際市場糧食供給延續寬松格局,這為我國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做好品種和結構調劑提供了有利條件。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20年我國糧食累計進口14262.1萬噸,同比增加3117.5萬噸,增幅27.97%。
據調度,隨著拍賣糧源陸續出庫到廠,有的貿易企業加快了售糧進度,加之進口糧源陸續到港,近期糧食市場價格有所回落。目前小麥、玉米收購均價分別為每噸2519元、2806元,均較月初下降3%左右。
在庫存糧食中,我國政府庫存糧食充足,主要包括政府儲備糧和最低收購價糧等政策性庫存,是重要而有力的調控資源,需要時可隨時投放市場,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有關部門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和調控需要,靈活安排投放。一方面,科學把握政策性庫存投放的“時度效”。今年以來,繼續常時安排政策性糧食公開競價銷售,每周投放小麥400萬噸、稻谷160萬噸,直接增加了市場供應,小麥拍賣出現“量價齊降”的局面。另一方面,積極發揮兩級儲備吞吐協同效應。指導各地和有關企業在儲備輪換品種、數量、區域安排上加強統籌銜接,做到同向發力,形成調控合力。目前,新產小麥還有一個多月上市,在持續安排最低收購價小麥拍賣的同時,各級儲備小麥正加大輪出力度。同時,大中城市成品糧油保障能力基本都在20天以上。
我國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初步建成,能夠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國家層面有專門的糧食應急預案,省、市、縣也都有相應的預案;布局了一批應急加工企業、應急供應網點、應急配送中心、應急儲運企業,糧食應急保供網絡體系健全,在應對各類突發事件中經受住了考驗,積累了豐富經驗。
針對我國糧食供需緊平衡的現狀,為切實增強糧食安全綜合保障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需動態平衡,近年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不斷強化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積極推動糧食供應鏈各環節有機融合、有效鏈接,準確把握“時度效”,增強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保持糧食穩定供給、市場平穩運行。例如,糧食年收購量在4億噸左右,跨省流通量2.4億噸,糧食流通順暢。全國標準倉房倉容超過6.5億噸,儲糧條件不斷改善,儲糧現代化、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各類批發市場、零售終端、網絡銷售平臺交易活躍,配送便捷,僅國家糧食交易平臺去年就公開銷售糧食超過1.1億噸,部分地區大型電商平臺糧油配送能夠實現當日達。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