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5-25 14:06:47 中工網

5月1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在北京發布的《數字經濟藍皮書:中國數字經濟前沿(2021)》顯示,“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將延續快速增長勢頭。預計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將超32萬億元。其中,數字產業化增加值約為15.52萬億元,產業數字化增加值為17.15萬億元。
近年來,中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發展,在數字經濟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劃,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發展開始由傳統要素驅動模式轉為創新性全要素驅動模式。借助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中國抓住電子商務和消費互聯網蓬勃興起的機遇,數字經濟呈現超高速發展態勢,涌現出各種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
數據顯示,1993-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平均增速為16.3%,呈持續快速增長勢頭,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10-2015年,伴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爆發,中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速11.2%;2015-2020年平均增速有所下降,但仍高達10.1%。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超過19萬億元,占GDP比重約為18.8%。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是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進一步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的要求,強調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建設數字中國。藍皮書認為,中國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立足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全局,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步伐。
藍皮書顯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有五大重點方向,包括加速數據要素價值化進程、推進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強化數字經濟治理能力、深化數字經濟開放合作。
在推進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方面,藍皮書認為,應加強企業數字化改造,引導實體經濟企業加快生產裝備的數字化升級,加快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應用,加速業務數據集成共享。加快行業數字化升級,面向鋼鐵、石化、機械、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制定數字化轉型路線圖,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行業數字化轉型系統解決方案。打造區域制造業數字化集群,加快重點區域制造業集群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推動智慧物流網絡、能源管控系統等新型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培育數據驅動的新模式新業態,引導企業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消費與生產、供應與制造、產品與服務間的數據流和業務流,加快創新資源在線匯聚和共享,培育個性化定制、按需制造、產業鏈協同制造等新模式,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產業鏈金融等新業態。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也將給世界各國帶來紅利。在深化數字經濟開放合作方面,藍皮書認為,要加強各國數字經濟領域政策協調,推進數字經濟技術、標準、園區和人才培養等領域合作的試點示范,培育支持若干個具有示范性、引領性和標志性的國際合作項目。深度參與全球數字經濟創新合作,加強與聯合國、二十國集團和金磚等數字經濟多邊機制、論壇的對接,加強與相關國際組織、產業聯盟和科研機構的戰略合作,推廣數字經濟相關技術、產品、標準、服務、規則和共識,實現國際互利共贏。創造公平公正、創新包容、非歧視的市場環境,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讓各國企業平等參與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共享發展紅利。
據悉,該藍皮書力圖為學術界、產業界、決策部門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脈搏提供綜合全面的參考,加快中國數字經濟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為決策部門實施有效規制調控提供決策參考,同時也為數字經濟學相關學科、學術、話語進行理論探索提供有益參考。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