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2-22 10:41:26 新華社

博鰲亞洲論壇12月21日發布的《亞洲數字經濟報告》顯示,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遙遙領先,2022年達到7.47萬億美元。日本位居第二,規模為2.37萬億美元。韓國位居第三,規模為9523億美元。此外,印度、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以色列、馬來西亞數字經濟規模也都超過1000億美元。
“中國是世界上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最友好、勢頭最強勁、應用最廣泛的國家之一。”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可以預期,數字經濟將繼續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報告指出,數字經濟已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2022年,亞洲14個代表經濟體數字經濟規模達12.8萬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3.5%,占GDP比重為38.5%。產業數字化成為亞洲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占數字經濟比重為80.6%,其中,第三產業引領行業數字化融合滲透,一二三產業數字經濟占行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8.3%、23.1%和39.2%。
截至2022年底,中國已與17個國家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30個國家簽署電子商務合作諒解備忘錄,與1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關于加強數字經濟領域投資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數字絲綢之路’聚焦推動合作國家間互聯互通和創新發展,為共建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帶來了機遇。”李保東說。
報告指出,亞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較大區域數字鴻溝,中國、日本、新加坡和韓國等成熟市場處于數字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的發展前沿,其他國家仍面臨布局不完備、投資不足、技術支撐不足等障礙,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李保東表示,亞洲各國應當合力推動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加強網絡建設和研究合作,推動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大政產學研在智慧農業、工業互聯網、數字醫療等領域合作,推廣領先國家在產業數字化、金融科技、共享經濟等領域的發展經驗。此外,亞洲國家也應充分利用多雙邊合作,加深數字經濟國際治理規則合作。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