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1-26 15:44:24 中國新聞網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馬斌25日通過網絡闡述了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中歐班列發展特點,呈現出不僅維持穩定運營,而且還逆勢上揚的新趨勢;運送防疫物資成為亮點,日漸凸顯其“生命通道”的功能,為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抗疫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25日,新發展格局與“一帶一路”暨蘭州大學第四屆“一帶一路”高端學術論壇在云端啟幕。會議期間重點發布了復旦大學黃河、馬斌、彭亞媛、郭曼若、周驍團隊與蘭州大學陳小鼎團隊等合作完成的第二批《“一帶一路”投資機遇和風險防控系列報告》。
馬斌發布報告《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中歐班列發展》提出,中歐班列自2011年首次開行以來,其在開行規模、運營狀況、覆蓋范圍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矚目的重大發展,目前已成為橫貫亞歐大陸的重要新興貨運模式。
“新冠疫情使得中歐班列面對的環境發生重要改變。”馬斌分析,一方面,疫情沖擊下的國際海運和空運航線部分停止,迫使部分貨物嘗試通過中歐班列進行運輸;另一方面,中歐班列跨國運營較少受到疫情管控因素的限制,能在疫情蔓延的情況下維持穩定運營,能部分解國際物流運輸的燃眉之急。
該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中歐班列開行12406列次,較2019年全年增長50%。進入2021年以來,中歐班列開行規模繼續維持了去年以來的高速增長態勢。
其中,2020年中歐班列共運送防疫物資939萬件、7.6萬噸,目的地遍布亞歐大陸。2021年上半年中歐班列累計運送防疫物資1232萬件、9.6萬噸,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防疫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馬斌將在疫情影響下的中歐班列發展新趨勢,歸納為總體規模持續擴大、防疫物資成為亮點、運營狀況部分優化、模式內容不斷創新四點。
馬斌認為,只有揚長避短,進行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才能讓中歐班列真正成為推動中國與其他國家經貿合作高質量發展的設施聯通項目,并使它發揮示范作用,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圍繞共建“一帶一路”進行深度合作。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