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04 17:33:23 現代物流報

兩會之聲·新質生產力系列報道之一
數智賦能、綠色蝶變 打開港口創新密鑰
編者按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選項。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一年來,物流企業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自今日起,本報推出《兩會之聲·新質生產力》系列報道,展示物流企業如何轉變經營方式,解鎖新質生產力“密碼”。
文 / 本報記者 馬敬澤
在物流業轉型發展過程中,發展“新質生產力”無疑是一個重要趨勢與方向。
那么,在港口領域,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應如何體現?在今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的當下,港口企業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又有哪些生動實踐和先進經驗?
“無人”勝“有人”
在唐山京唐港區25號集裝箱泊位,車輛往來穿梭不斷,岸橋吊具起起落落,現場卻不見一名工作人員。不過,人的“缺席”并未影響港區作業的“火熱”,反而令生產更加井然有序,因為在千米之外,遠程操控員們只需借助智慧碼頭控制中心,就能統籌裝卸、運輸等各個環節。
“在數智化的加持下,‘無人’要比‘有人’更加高效。”現場工作人員笑著向記者介紹。
自動化碼頭的意義并非簡單的“無人”。實際上,為鋼鐵“巨臂”賦予智慧“大腦”所帶來的效率躍升,才是“無人”背后的真諦,也是新質生產力在港口領域的生動體現。
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區,完全自動化的卸船機猶如不知疲倦的“巨人”,以“拔山舉鼎”的偉力精準抓取船艙中的鐵礦石,并通過傳送帶進入堆場,相較人工操作大大提升了貨物裝卸的效率。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在自動化操作的加持下,接卸載重40萬噸鐵礦石船舶的作業時間,能從以往的兩天縮短到最快30個小時。
曹妃甸港區卸船機兼具力量與精準度的“超能力”,源自河北港口集團曹港股份礦石碼頭公司“基于掃描成像技術的橋式抓斗卸船機自動控制系統”的支撐。
多種技術的有機融合,猶如人體重要器官的緊密協同,讓以往笨重的機器具備了人的智慧。“激光掃描成像技術是卸船機的‘眼睛’,決定抓斗抓取的位置;抓斗軌跡控制技術是‘大腦’,決定最高效的抓取方式;抓斗防搖算法是穩定身體的‘神經’,為安全生產提供基礎保障。”工作人員這樣比喻道。
該系統是國內首個由港口職工完全研發的卸船機自動化項目,節約建設成本2000余萬元。
在大連集裝箱碼頭,憑借基于碼頭操作系統擴展的無人駕駛集卡管理系統,無人駕駛的電動集卡能夠完全勝任復雜的規模化運輸任務,讓真正的“無人”延伸至港口作業的方方面面。在遼港集團“大窯灣·智慧港口2.0”項目的推進下,遠控岸橋、軌道吊等設備均已實現自動化。
自動化的種子,正在各地港口生根發芽。截至2024年12月27日,我國已建成全自動化碼頭52座,應用規模、作業效率、技術水平都居于世界前列。
港口自動化也讓港口生產力上升至單純人力難以企及的“新高度”。唐山京唐港區負責人介紹,自動化裝置讓港區25號泊位操作人員減少75%,每年節省成本730多萬元,每萬標箱綜合能耗比國家標準先進值低21%。
開啟綠色未來
作為世界港航大國,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這一背景下,推進綠色化轉型、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各地低碳港口行動方案應有之義。
在2024年11月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論壇”上,遼港集團“打造‘4T’綠色港口”項目成為全國港口企業唯一入選“2024年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優秀案例”的項目。
遼港集團科技與數字化部負責人表示,集團在綠色轉型方面提出“4T”(裝備技術、能源技術、工藝技術、數字技術)綠色港口的總體目標和實施路徑,為綠色港口建設做總體規劃。目前,遼港集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港口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集團95家單位能源碳排一體化管理。
調整能源結構,是我國各大港口綠色轉型的主要舉措之一,側重點也不盡相同:天津港推進運輸設備電動化,計劃到2025年,實現集裝箱水平運輸設備75%電動化;青島港聚焦氫能應用,其港口加氫站累計加氫量超過107噸,減少碳排放超1400噸;濰坊港、廈門港等在風電項目、光伏應用等方面均取得成果……
而在遼港集團旗下大連、營口、盤錦三個港區,除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項目外,綠色甲醇制儲與加注,成為實現全供應鏈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方案。
甲醇作為一種綠色替代燃料,具有顯著的優勢,正在逐漸成為船舶在燃料方面的重要選項。2023年以來,甲醇燃料船在訂單數量上已經逐漸超過LNG燃料船,成為全球主要航運公司造船的首選替代燃料。
遼港集團負責人介紹,集團在三個港區擁有5000~80000噸級甲醇作業泊位9座,設計年通過能力約1300萬噸;擁有臨港甲醇資質儲罐超42萬立方米。
其中,營口港于2024年逐步取得了泊位、儲罐、火車棧橋和汽車裝卸場站的全部作業資質,已成為具備裝卸、倉儲、分撥能力的全流程綠色甲醇燃料港。
“2025~2026年,遼港集團結合腹地綠色甲醇產業發展,預計可形成近400萬噸/年的綠色甲醇倉儲轉運能力。集團還與7家單位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腹地內的綠色船燃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港口轉運服務。”負責人說。
淘汰高耗能設備、應用新能源設備也是港口企業助力“雙碳”戰略的重要舉措。
河北港口集團秦皇島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輸出港和第一大干散貨港,煤炭下水量占全國沿海港口總量的近40%,作為以干散貨運輸為主的企業來說,綠色轉型任務艱巨。2023年7月4日,國內第一臺利用退役機車再造的新能源機車——秦皇島港新能源1號機車,在該港正式上線運行。機車可滿足牽引6000噸級別的綠色低碳環保型純電動調車機車,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2噸,相當于185輛轎車的尾氣排放量。
遼港集團推進集裝箱場橋油改電,油改電占比達到93%;完成49套岸電設施建設,大連客滾岸電常態化應用,2024年接駁岸電超2200余艘次,累計用電近400萬千瓦時。
“遼港集團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綠色港口建設,做好交通領域節能降碳的港口‘排頭兵’。為助力我國‘雙碳’戰略、發展港口新質生產力做出更大貢獻。”負責人說。
目前,我國港口綠色轉型取得的成果令人矚目——2024年,中國11個國際樞紐海港港內集卡清潔能源使用率超過60%,沿海主要港口煤炭、礦石等大宗散貨綠色疏運比例超過85%。在各港口綠色低碳項目的持續推動下,我國港口領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將獲得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