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2-20 09:28:59 中國交通新聞網

2月14日,在福建福州港閩江口內港區青州作業區碼頭,“武夷2號”輪滿載著21標箱貨物駛往南平港,標志著閩江干流延平至馬尾集裝箱班輪航線開始每周一班的常態化運營。“山海聯運”再提速,將助力“黃金水道”發揮黃金效益,推進閩江航運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萬物競發向春來。今年,福建省圍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港口,以“開年即開跑,開跑即沖刺”的良好狀態,持續提升港口作業和集疏運效率,穩定出口航線運力供給,優化港航服務,全力打造更富有韌性的港航物流供應鏈。
沿海港區箱源互通
1月4日,隨著一聲汽笛長鳴,滿載貨物的集裝箱船“智城”輪緩緩駛離廈門港海天碼頭,標志著廈門港今年首條外貿新航線菲律賓航線成功首航。
打通“大動脈”,暢通物流鏈。一直以來,福建沿海港口不斷拓展航線網絡,提高港口周轉效率,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截至今年1月份,廈門港已開通集裝箱班輪航線174條,其中外貿航線134條,有力保障福建外貿進出口和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
加速“微循環”,服務擴內需。1月19日,福州港正式開通“江陰—莆田—泉州”環省支線,目前省內支線已全面覆蓋沿海六座城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海上物流順暢通達,進一步發揮各港區功能互補、箱源互通的優勢。
以港口為節點,福建無縫銜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不斷發揮區位疊加優勢。作為全國首個“一帶一路”國際航運物流服務品牌,“絲路海運”聯盟成員已達300家,命名航線增至94條,中歐(中亞)班列覆蓋廈門港、福州港、泉州港三大集裝箱港口,“絲路海運”航線對接中歐(中亞)班列,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運輸大通道已經形成。
多種形式服務新能源產品出口
2月4日,在廈門港東渡港區現代碼頭,總價值約1.1億元的150輛金龍客車裝上利比里亞籍散貨船“繆斯”號,運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塞浦路斯。本次出口的車輛包括35輛鋰電池電動車,這是福建省首次使用散貨船載運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出口。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海運出口需求大幅增加,遠洋滾裝船艙位租金水漲船高成為新能源車企的痛點。為有效滿足出口企業需求,服務新能源等產業發展,福建省港口積極探索以集裝箱、散貨船等多種形式出口新能源汽車等產品。
以廈門港為例,該港口不僅量身定制“出口直裝”快速通道保障鋰電池等冷危產品快速出口,還在海天、嵩嶼、國際貨柜碼頭新建了冷危貨物集裝箱堆場,成為鋰電池等冷危貨物出口的安全“中轉站”。
碼頭加速智能化自動化改造
2月2日,在湄洲灣港羅嶼作業區10號泊位,不到14小時的時間里,“紅寶石2”輪5.5萬噸鐵礦石完成裝船作業,每小時裝卸量達4000噸,創造了碼頭開港以來裝船效率新紀錄。2022年年底,羅嶼碼頭裝船機智能化系統投入運行,干散貨裝船作業實現遠程操作,為快速裝船奠定了基礎。
在福州港江陰港區,身著亮黃色“外衣”的5G智能巡檢機器人成為碼頭上“最靚的仔”。該機器人可以按照設置的時間、路線、巡檢內容進行自主巡檢,港區工作人員在集控中心即可實時掌握巡檢和告警信息,及時處置異常情況。
智能化已經成為衡量港口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賦能福建港口發展的科技密碼。此前,福建已建成廈門港遠海5G全場景應用智慧碼頭、海潤碼頭全智能化碼頭,有效提升港口作業效率。目前,福州港江陰港區、湄洲灣港羅嶼碼頭、廈門港國際貨柜碼頭、泉州港太平洋碼頭等也相繼邁開智能化、自動化改造的步伐,將為世界一流港口建設注入更多科技動能。
福建省港航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港口生產將著力實施國際一流強港工程,全面增強港口核心競爭力、聚合支撐力、輻射帶動力,全力打造暢通穩定的國際物流供應鏈,更好服務福建海洋經濟強省建設和高水平對外開放。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