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5-25 15:08:36 《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

綠牌不限行,凸顯路權優勢;經濟又省油,降低運營成本;“天生”自動擋,減輕駕駛疲勞;較比純電車,購置費用少,二手殘值高……“一身好本領”的混動卡車,在如今的新能源物流車市場上,潛力十足。而且,即便面對純電車型“一家獨大”的局面,混動卡車前景依然被廣泛看好。于是,我們也應著重關注:該情況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混動卡車又要如何才能迎來更進一步的發展?
(江淮1卡混動1號·駿鈴聚寶盆)
拒絕“一刀切”
此前,在接受《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記者采訪時,車輛技術專家周煒研究員曾表示:交通運輸業和生產制造業不一樣。生產制造領域的個別企業也好,產業自身也好,由于站位角度不同等因素,容易出現“一刀切”現象。在他看來,對于汽車產業的發展,多能源結構、多動力源形式的應用,是很切合現實的選擇。交通運輸部相關領導就曾在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表達過類似觀點。
周煒認為:“無論燃油車、燃氣車,還是純電、混動或燃料電池汽車,都有存在的必要性,它們可在不同場合、條件下使用。交通運輸部早前就從能源安全和運輸保障角度,提出了多能源結構的國家能源安全和多動力源結構的運輸保障。”
目前的現狀和問題也很明顯,純電屬于間歇性使用,電能的儲存、充電用電是間歇性過程,凡是符合用電間歇性運輸場合的,純電都很適用,比如公交車、通勤車,停止運營即可充電。但其局限性也很突出,并不適合連續性工作,例如干線物流尤為典型。假設運送一批貨物,從哈爾濱到上海或新疆,需要人歇車不歇。這時,選擇“換電”是一種方式,而用混動或增程式卡車,也可以實現節能減排,效果或許不能達到“最優”,但卻能“取其次”。
據了解,混動和增程式車型雖然結構上有所差異,無法實現零排放,但依然能夠實現降碳減排,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甚至在城市物流場景下進行間歇性工作,由于城市集中排碳,聚集性較強,具有降碳的迫切需要和剛性要求,混動和增程式輕卡一樣適用,仍可作為降碳減排的有力措施之一。“降碳是總體目標!碳達峰、碳中和不是說不排碳、零碳,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要分步驟、分節奏、分類別解決問題。甲醇等代用燃料、混動等動力形式,都應該有用武之地。”周煒說。
不與純電搞“對立”
在新能源物流車中,純電車占比高達九成以上,但是發展混動卡車,卻不意味要與純電車形成“對立”。中國物流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德利得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運營總監惲綿這樣告訴《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記者,純電和混動不是對立關系,它們只是不同的產品。
純電動商用車適用于純電動場景,不能讓它背負替代燃油車的使命。它有一定的適用場景,如輕拋、短距離、固定線路。在這類場景中,它可以替代燃油車。“但電池的能量密度太低,自重太大,在GB1589沒有改變的情況下,裝載效率過低,單位物流的能耗反倒大幅增加。這樣一來,就是增本降效、逆目標了。”惲綿直言。對于混動重卡,惲綿認為,也有其適用場景,而且更加典型。像是短距離、需要頻繁起步停車,同時需要長時間運行的場合,混動卡車就比燃油車效率要高,包括碼頭、廠區、鐵路中轉站的運輸車輛,以及混凝土攪拌車等。
惲綿相信,能直接替代燃油車的,在可預見的期限內,就是混動產品。“混動技術可以直接降低燃油消耗,它不像純電車,燃油消耗降下來了,煤炭發電造成的排放卻增加了。而且,城市路況越擁堵,混動卡車的減排效果越好,這也是燃油車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不過,混動技術的確仍待進步。目前,市面上的混動產品大部分是汽油混合動力,柴油混合動力能不能產生更高效率,是串聯式還是并聯式更合適,都需要專業人士去分析、研究。
亟待政策東風
對于混動卡車如何實現發展,惲綿表示,我國商用車市場,特別是近幾年基本是由政策主導,用戶買什么樣子的車,不完全取決于市場意愿或其自身意愿。其市場化并不充分,且有待完善。所以,需要更多科學的聲音,包括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做更加深入的研究,發表科學研究的成果和觀點。惲綿判斷,政策會日益趨于明朗,科學決策將會占到主導地位,會形成一個依據科學發展觀的決策體系。“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純電動物流車的一些問題,也看到了燃油車的不可持續,因此,國家對混動技術的態度是會有所改變的。而‘雙碳’目標的落實,一定也離不開每一個行業、每一家企業點點滴滴的貢獻。”
惲綿強調,在政府沒有明確態度之前,混動卡車自然難以實現快速發展。“正如純電動乘用車的發展,若不是國產的‘蔚小理’和特斯拉這種創新型的以科技為主導的新產品的出現,再加上政策的支持,它是不可能做到快速進步的。”
周煒也指出:國家以什么樣的政策思路進行推動十分重要,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混動產品缺少補貼政策,政策法規沒有做到均衡。眼下,補貼基本惠及兩類車,一類是純電的,一類是燃料電池的;同時,針對純電車的法規和標準都很完善,但針對混動和增程式的標準相對不足,導致很多研究無法立項,進而使得混動和增程式車型成了“非主流”,“沒人搞就沒人投入、沒有成果”。為此,在技術、管理制度以及邊界上的規定,要清晰化,要減少模糊地帶。并且,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個機械電子系統,越復雜可靠性越差,其故障率及其維修成本也會增加。所以,混動技術必須進一步完善和突破。
“我們的總體思路,是多能源結構以保國家能源安全,多動力源形式以實現運輸保障,這樣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2060年以后,車的形式、路的形式、交通的方式,都可能不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混動卡車也未必會是一些人口中的過渡性產品,要結合實際效果去觀察和應用。但這個思路還未被社會廣泛接受和理解,對此,就需要專家、協會、媒體加大宣傳力度了。”周煒說。
企業需是先行者
從企業角度,如今的混動卡車又面臨著什么樣的發展局面?江淮輕型商用車研究院院長余紀邦對《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記者表示:目前,其主要是產品布局不夠完善。當前的產品、技術路線的選擇和細分市場適應性有差距,成本增加較多,超出了一些用戶的預算范圍。不過,好消息是主流商用車企業在混動輕卡等產品上開始加大布局,各動力廠家也在開發DHE(混動專用發動機)、DHT(混動專用變速箱)等。例如,江淮1卡在今年3月正式推出了新產品混動1號·駿鈴聚寶盆,便頗受用戶認可。
當然,市場是否給出積極反饋,在于產品能否幫助用戶省錢、賺錢。余紀邦表示:用戶能接受能認可就是“好車”,插電混乘用車的發展就是例證。在沒有路權要求的城市及有路權且認可插電混的區域,混動輕卡前景更為廣闊。并且,新技術被用戶認可需要一個過程,也有成本這一關鍵因素。當用戶使用后真切得到實惠就會口口相傳,影響力會逐步擴大。隨著新能源產業化的加速,混動卡車的成本會進一步下降,用戶能接受的程度也必會越來越高。
至于能否超越傳統燃油輕卡,重點要看法規與政策。“傳統燃油車面臨四階段油耗法規、國七排放升級等,成本會再度增加,混動車型目前缺乏單獨的排放法規要求,專用的DHE效率會更高,成本會更低。所以,長遠去看,混動輕卡未來可期。”余紀邦表示。
關于混動卡車發展,惲綿還呼吁道:當下,政策指向性強,企業對政策制定過程還有疑慮。但他相信,其過程會逐漸透明化,更多企業也會提前參與其中。因此,現階段企業可以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業協會去提出建議,主動用科學發展觀參與政策制定;企業也要注重基礎研究,包括混動的技術儲備、路線研究、市場研究、戰略制定等。
在惲綿眼中,混動卡車發展必須是政策和市場雙輪驅動。企業不能走“攢車”的路線,混合動力需要一套全新概念,打破原來熟悉的傳統產品,站在全新角度迎來發展。“我們所希望的混動卡車,應該更像純電車,而不是更像燃油車。它應該底盤更輕、更低,容積率更高,使用功能更強。”惲綿最后說。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