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2-28 14:58:48 中國新聞網

在國新辦2月2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韓鈞介紹,根據一些研究單位的測算,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
韓鈞指出,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鏈條長,涵蓋了航空器研發制造、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飛行服務保障等各產業;應用場景豐富,既包括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為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具有重要作用,發展空間極為廣闊。
韓鈞介紹,近年來,民航局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立足行業準入、監管和空管服務保障等職責,修訂了30余部民航法規,初步建立通用航空標準法規體系;推進建設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推動簡化低空飛行計劃申報和審批,改善通航運行環境;支持地方設立20個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推動企業在江西、廣東、陜西、四川等地開展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
韓鈞稱,各項政策措施有力推動了低空產業發展,截至2023年底,我國通航企業達到689家,在冊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機場451個,全年作業飛行135.7萬小時,近三年年均增速超過12%;無人機設計制造單位大概有2000家,運營企業接近2萬家,國內注冊無人機126.7萬架,同比2022年增長了32.2%,飛行2311萬小時,同比增長11.8%。農林植保、電力巡檢這些傳統通航作業保持穩步增長,空中游覽、航空運動、醫療救護等新業態加速發展。無人機在個人消費、地理測繪、影視航拍等領域應用基礎上,應急救援、通信中繼、氣象探測等應用場景不斷被開發,無人機物流已經實現了規模化應用。根據一些研究單位的測算,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
韓鈞表示,下一步,我們將與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一起,加快推動低空空域改革落地見效,進一步盤活低空空域資源;推動通用機場和臨時起降點建設,進一步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優化直升機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適航標準、審定模式與技術,進一步提升適航審定能力;重構低空飛行的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提升安全監管效能;落實好《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完善民用無人航空駕駛器綜合管理平臺,以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或者試驗基地為基礎,推動打造若干低空經濟發展的示范區,助力低空經濟蓬勃發展。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