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2-03 19:35:58 中物聯冷鏈委

疫情物資供應鏈保衛戰復盤
疫情抗戰,進入關鍵階段!
1月31日,看到醫療物資供應鏈亂象,筆者寫了《打贏疫情物資供應鏈保衛戰的五點建議》,認為當前的矛盾從疫情信息不透明轉變為醫院物資需求與物資供應的不匹配。
其原因不是缺物資,而是衛健委、疾控中心或紅十字會供應鏈鏈主管理職能缺位,缺乏供應鏈協調與服務能力,成為供應鏈響應速度的瓶頸。
筆者同時給出建議:
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應由具備供應鏈服務能力強的電商企業,如京東、順豐、震坤行、業界有跨區域物資調配經驗的物流企業介入,管理部門只負責外部協調與內部監督。
這些建議被中國物流與采購流聯合會采購委轉發,民建福州整理并上報。
2月1日武漢紅會被曝光,民眾致疑大量緊缺物資在倉庫堆積而一線醫院拿不到,紅會被上級部門剝離物資管轄權,2月2日專業供應鏈公司接手,2小時內就完成了湖北紅會半個月沒搞明白的倉庫物資入庫與分發。
事實與文章的驗證,不能證明筆者高明,只是遵循了一個客觀規律:讓專業的人去干專業的事。
2
現在的關鍵:
制造企業開工難,保障物資告急
隨著疫區醫院需求-庫存-供應信息透明、庫存共享,加之來自軍方供應鏈強有力馳援,可以預見疫區物資短缺將得到逐步。
非常時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我們的物資保障,主要靠的是國內企業春節前的庫存儲備與海外物資的緊急調達。
隨著庫存物資消耗殆盡,供應鏈保衛站從局部的、緊急的項目管理,必然要升級為社會全局的、可持續的系統保障。
恢復制造型企業的產能、保證制造型企業的可持續供應成為關鍵,但如果政府不能對制造型企業面臨的開工危急感同身受,并采取果斷的措施,這將成為疫情之下的次生災難。
中國制造型企業太難了。本身利潤微薄(很多企業利潤在3%-7%),現金流緊張,員工工資要發、租金要付,進材料要支出,很多企業的存亡線也就一口氣。現在推遲復工,使制造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艱難境地,如果擴展,會使前方物質供應保障結構性斷裂,使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幸運的是,各地政府也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紛紛出臺制造企業支持政策,如蘇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推出《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從加大金融支持、穩定職工隊伍、減輕企業負擔三個方面對中小企業進行支持,為其點贊。
但筆者認為,必須還得加入一條,就是幫助企業解決開工難題。
企業開工難題,有些需要企業自救,有些問題是系統性問題,需要政府出面解決。
其中最要解決的問題,是制造型企業開工緊缺物資保障問題,火線告急,迫在眉睫!
現在復工疫情防護用品系統性短缺,采購人員壓力山大,采購群里充斥著采購人員焦急的尋找口罩、防護服、醫用酒精、消毒劑等物資的供應源,問的人多,回的人少。
很多采購負責人給我打電話、發微信,詢問我有沒有上述物資,口罩數量少的要幾千,多的要十幾萬。
其實現在這類物資凡正規供應源,幾乎都被政府接管了。現在微信群里供應的,要么來歷不明、要么質量堪憂,要么是長周期的期貨,甚至也有假貨和詐騙。
原材料方面也不樂觀。
2月2日上午,匯銀資本的董事長陳銳華先生給我發來微信(我是匯銀資本投后管理合伙人),幫省工信廳的同學問,哪里能找到口罩用熔噴無紡布資源,省內口罩生產企業普遍缺原料。
陳董同時也在積極的為其所投資的企業尋找口罩,因為沒有口罩,這些企業就沒辦法開工,而這家企業無法開工,又可能影響其下游企業的生產。
供應鏈的重要作用開始顯現:
圍繞著核心企業,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半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
口罩要用熔噴無紡布,而無紡布生產企業又需要人、機、料、法、環齊備才能生產,上游原料必須齊套才能生產。
也就是100種物料,來了99種,缺1種就沒辦法投產,而上游供方又有可能因為缺乏口罩而無法生產,無法提供產品與服務。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后都會影響最終需求的滿足。
3
制造企業開工保障物資列表與重要意義
制造業是人力密集型企業,在疫情期間,企業開工的前提,是要解決防疫的4M1E(即人、機、料、法、環五大要素)。
請看下面的制造企業復工點檢表:
復工4M1E點檢表(參考)
滿足人、機、料、法、環五大要素,復工疫情防護用品成為關鍵。
制造型企業復工疫情防護主要用品準備清單(參考)
備注:用量按人天或面積天
這些物資,從市場上沒有渠道購買!廈門新凱公司給我微信留言:我們公司有生產CT床板,幾家客戶都要求我們盡快復工生產。可是口罩還是大問題啦,各地都管控了。
4
開工保障物資的上游供應情況
為應對疫情,防控物資現在主要由政府主導,實施統一管理、統一調撥,這些物資,有一部分是醫院急需的,有一部分同時也是企業開工急需的。
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組織做好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和調度安排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要迅速組織本地區生產應對疫情使用的醫用防護服、N95口罩、醫用護目鏡、負壓救護車、相關藥品等企業復工復產。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物資保障組”負責對上述重點醫療應急防控物資實施統一管理、統一調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不得以任何名義截留、調用。
物資保障組將向重點企業選派駐企特派員,負責監督物資的統一調撥,幫助企業及時反映困難和問題,各省級人民政府要確定一名廳(局)級負責同志牽頭對接聯系物資調撥工作。
企業急需的保障物資現在供應情況如何呢?在2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我們從對外發布的數據對上述物資進行供應情況分類匯總。
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王偉表示,為了保障重點醫療物資的調配,我部組織開發了國家重點物資保障平臺,主要用于收集統計分析監控調度各類重點物資企業產能、產量以及庫存等方面的情況。
目前來講這個平臺監控了7大類21個小類的重點醫療物資,已經完成了主體功能模塊的建設,對醫用防護服、口罩、護目鏡、藥品等等重點醫療物資實施在線監測。
截止到1月31日,共有400余戶企業入庫,超過300個企業每天實時更新數據。
口罩供應:
口罩生產原料主要是高熔指纖維聚丙烯,國內產能比較充足,2019年國內產量約90萬噸,一噸可生產一次性外科口罩90-100萬只,而生產N95醫用防護口罩只能是20到25萬只。
原料供應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原料怎么能夠保障供給,這里面很多信息不對稱。除了這個調度平臺之外,像我們有一些行業協會也在配合我們共同做工作,他們把供方和需方進行對接。
不進紅區戴N95口罩是一種浪費,在紅區之外我們普通的醫用防護口罩都可以解決問題,它相當于可以對緊缺原料實際上是一種合理的利用。
84消毒液、手消液供應:
我們統計的消殺企業433家,其中84消毒液企業95家,平均開工率目前僅60%,日產量1579噸,另有庫存1908噸。
84消毒液的原料是次氯酸鈉,按照一般含5-6%計算,日需求100噸。目前我國次氯酸鈉日產能1萬噸左右,目前雖然復產率不是特別高,產量也能接近5000噸,因此,84消毒液生產是有原料保障的。
按照大家習慣的瓶和箱為單位,每噸平均67箱,隨著企業逐漸復工,84消毒液的生產能夠滿足醫院和社會需求,當然,我們還是要重點保障醫院,這是黨中央國務院交給我們的任務。
手消液生產企業70家,每天產量目前已經達到了140噸左右,庫存還是有200余噸,供應總體來說也是沒有問題。
75%醫用酒精供應:
醫用酒精生產企業59家,日產能407噸,產量達到200多噸,復產率55%,而且在逐步提高,此外,我們還有乙醇生產企業可以做95%以上含量的酒精,日產量900噸,能夠保證醫用酒精原料供應。
同時,工信部也表示:當對于社會上反映買不到,主要有幾方面原因:
一是消殺用品生產企業開工率總體不高。
雖然部分企業陸續恢復生產,但達產率僅40%到60%不等,現有產能還沒有完全有效釋放,而且由于產能布局不均,有的省有消殺用品生產企業,有的沒有,有些省份需要的產品品種在本地短期出現了供應緊張的狀況。
二是消殺用品的全產業鏈配套受到階段性制約。
手消液產品進入市場必須要有包裝瓶,醫用酒精也需要玻璃瓶,而且市場多數是小包裝的需求,多為500毫升,有些200毫升、100毫升就夠了,做這些包裝瓶的企業,春節期間放假比較多,隨著企業逐步復工,包裝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因為從產能來講,國內都是供過于求。
三是產品的運輸問題。
怎么能夠保障運輸司機,安全順利的把貨物運輸到目的地后,還能夠繼續執行下一次任務,各省采取很多措施來保障我們的物資運輸,相信隨著這些問題的逐步解決,物資調配將更為有效。
結論:
這些企業開工用物資供應是有保障的,制造型企業不必恐慌,當務之急,是政府主導下,供方和需方有效對接,物流系統有效調達。但現在又確實很急迫,就算2月10日制造企業開工,也僅有7天時間,制造企業開工保障物資,火線告急!
5
制造企業開工物資保障建議
還是要以企業為解決問題的主體,企業要自救、互救。
自救:
企業高層要明確當前管理目標:以有效產出為核心,快速響應,恢復生產為,供應鏈管理目標優先級排序:1交期 2質量、3 庫存、4成本。要抓住重點,保供是第一業務。
口罩可以鼓勵員工自帶,企業支付費用,防疫耗材在科學引導下重復使用。
互救:
供應鏈上下游共享互助、加強與客戶、供應商、尤其是電商類供應商的溝通、庫存調配,共享互助
發揮采購同行作用,信息共享、發揮采購專業度,多渠道尋源購買時別囤貨,夠用就行。有些企業一買口罩就是幾萬、十幾萬,沒有必要,等你買回來,就是庫存,而這些又是一些企業亟需的。請有貨的渠道不要發國難財,這些錢你花著也不舒服!
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協會溝通、要相信、依靠當地政府。與相關部門與協會積極溝通、申請,直到從市場正常購買。
政府部門的建議:
聚焦重點骨干企業產能挖掘,放開一部分給制造型企業。發揮政府協調職能,全力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突出問題和困難,會同有關部門協調解決物流運輸、進口通關等問題,快速增加有效供給。
密切聯系與整合各類專家、專業公司資源,實事求是,讓專業的人去干專業的事。
加強大數據平臺建設,將企業需求、渠道庫存、制造企業供應信息透明化。
簡化企業物資需求審批流程,避免出現第二個紅會,提高服務效率。
適時退出管控,恢復市場調整機制。
最后,不要一刀切封路,這會影響物流運作效率。
疫情一定會結束,生活還要繼續,中國制造企業,仍是中國經濟的基石。
鳳凰涅槃重生,中國克難必勝!
作者介紹 姜宏鋒
專業暢銷書《決勝供應鏈》、《供應鏈質量防線》、《采購4.0》作者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采購與供應鏈專家委員會委員
廈門大學中國供應鏈管理研究中心核心專家
波蘭UITM大學供應鏈碩博項目中國學術委員會主席
方太、國家電網、藍山屯河、偉星、廈航、川航、心連心、凱眾等15家企業供應鏈顧問
新華社新華網評選“中國最具影響力培訓師”
曾得到兩位國家領導人接見會談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