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08 09:27:03 中國交通新聞網

聯千城百業,通千家萬戶,快遞已然成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剛需。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郵政局普遍服務司司長馬旭林表示,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郵政快遞網絡,但快件末端投遞仍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快遞業務量的增速遠超從業人員數量增速,使得末端投遞“人少件多”的壓力愈加突出。在大型電商促銷活動期間,極易出現派送時效延長、快件積壓滯留等問題;快遞網點“安家難”的問題也異常嚴峻,尤其是在快遞末端投遞需求大的城市,昂貴租金加之各類整改整治政策管制迫使網點搬遷等因素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快遞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尚不完善,快遞末端場所納入城市統一規劃的少之又少,路邊分揀、末端投遞“擺地攤”、投遞服務不及時等問題成為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馬旭林表示,《快遞暫行條例》第十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快遞業發展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統籌考慮快件大型集散、分揀等基礎設施用地的需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的公共屬性,為專業化、公共化、平臺化、集約化的快遞末端網點提供用地保障等配套政策;規定快遞物流相關倉儲、分撥、配送等設施用地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納入城鄉規劃,將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納入公共服務設施相關規劃。
但目前從全國來看,快遞行業基礎設施在地方國土空間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中體現不足。
為此,馬旭林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加強對快遞公共屬性的研究,貫徹落實相關法規政策規定,指導各地發展改革、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在國土空間利用、城市發展、公共服務設施等各項規劃政策中合理安排快遞場所、便民服務網點等末端基礎設施,明確規定在新建住宅小區、商業樓宇、高等院校時,應當同步規劃設置快遞末端服務設施及建設場地;在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時,也應當對小區內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的建設和改造給予場地等支持,與改造項目有效對接,同步推進建設。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